由于缺乏病理证据区分慢加急性肝衰竭和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常常认为慢加急性肝衰竭这一定义是不准确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海等的一项前瞻性单中心研究发现,大块肝坏死这一病理特征可作为区别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和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期患者的重要指标。
该研究共纳入174例患者,这些患者均为慢乙肝感染导致肝硬化后接受了肝移植手术。按病理发现是否存在大块肝坏死分为两组。对患者肝功能和器官衰竭情况进行评分。应用血清细胞因子谱、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全身和局部炎症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174例组织学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中,有69例发现大块肝坏死,其病理特点为沿着终端肝静脉、跨越多个相邻的肝硬化结节以及多个再生肝结节的大面积坏死,伴有肝祖细胞来源的再生、胆汁淤积和小胆管胆红素淤积。
具有大块肝坏死的肝硬化患者常表现为严重肝功能损伤,其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更高(CLIFSOFA和SOFA评分显著较高),进展为需要肝移植的临床时间间隔比没有大块肝坏死的肝硬化患者要短得多。血清学和组织学细胞因子检测进一步分析显示,存在大块肝坏死的患者的抗炎性细胞因子(如IL-10)水平显著较高。
研究结果认为,大块肝坏死是HBV感染相关性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关键性组织学特征,该典型病理学特征的发现强有力地证明了慢加急性肝衰竭是终末期肝病的一个***的临床实体。
相关阅读:
EASL2014:从全球角度分析PSC的临床表现和疾病转归
EASL2014:SIRS可预测重度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不良预后
EASL2014:SBP不利于肝硬化伴腹水患者NSBB治疗结局
EASL2014:大块肝坏死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重要病理指标
EASL2014:WHO与EASL同时发布新版丙肝诊疗指南
EASL2014:获得SVR可预防慢性HCV感染发展为肝癌
EASL2014:sofosbuvir RBV对HCV肝硬化患者安全有效
在新药取得成功之前,应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详细]
5月17日,在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上,我国香港大学司徒伟基教授交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