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指导致威胁性躯体/言语或伤人毁物行为的危险心理状态,是精神科住院病房的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然而,由于研究设计、设置、研究群体及数据处理方法各异,评估攻击性在高危住院环境下的发生率仍有难度。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王小平教授等开展了一项Meta分析,旨在评估中国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于9月7日在线发表于《亚太精神病学杂志》。
通过计算机辅助检索及人工针对相关文献引文的检索,研究者汇总了针对中国综合精神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行为风险的相关报告,这些研究均使用了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受试者的攻击性进行了评定。该量表包括四个子量表:言语攻击性、针对财物的攻击性、针对自身的攻击性及针对他人的攻击性,每个子量表包含5个条目,分0-4分五档,得分越高提示攻击性越高。
共有19项研究被纳入分析,涉及3,94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果显示:
★ 精神科病房内,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性的发生率在15.3-53.2%之间,汇总数据为35.4%(95% CI: 29.7%, 41.4%);★ 与攻击性相关的主要临床因素为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如敌意及多疑(78.9%,15项研究)、妄想(63.2%,12项研究)、瓦解行为(26.3%,5项研究)及幻听(10.5%,2项研究);★ 与攻击性相关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既往攻击行为史(42.1%,8项研究)及非自主入院(10.5%,2项研究);★ 本次分析中,年龄、性别、种族及物质滥用等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攻击性无显著相关性。
基于上述结果,有效控制阳性症状仍是降低患者攻击性的重要途径。此外,研究者特别提到,在中国,大部分住院患者处于封闭环境下,住院时间往往超过一个月。病房环境的逼仄及较长的住院时间或可解释中西方相关数据的差异。然而事实上,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的患者,均对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重重受限及资源不足的住院环境表示不满,而相对宽敞的住院环境可能比更多的男护士更有助于解决攻击性这一难题。
研究者得到结论:攻击行为在中国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相当常见,上述结果提示了找到可靠预测因素与减少攻击行为及其不良转归的需要。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精神障碍。证据显示,精神科住院部...[详细]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扩展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