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IDSA念珠菌指南中文版》内容简介:
美国抗感染疾病协会专家组制定了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和粘膜念珠菌感染患者的指南。这个最新的指南取代了之前于2004年1月15日发表在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上的指南,并且也将被医疗工作者使用来指导治疗已经有此类感染或者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从2004年以来,很多抗真菌药物不断涌现出来,很多针对念珠菌治疗的文献也都不断被发表出来,其中也包括各种部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以及口咽部的粘膜感染。同样也有最新针对预防具高危因素的婴儿和成年人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以及经验性治疗疑似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前瞻性的研究。这些最新的信息都包括在以下的文献中。
《2009IDSA念珠菌指南中文版》内容预览: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念珠菌血症
· 氟康唑(首剂负荷剂量800mg[12mg/kg]),维持400mg[6mg/kg] 每日,或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首剂70mg,维持50mg每日;米卡芬净:100mg每日;阿尼芬净:首剂200mg,维持100mg每日)推荐作为绝大部分成年患者初始治疗选择(A-i)。专家小组主张对于中重度患者或近期使用过三唑类药物的患者使用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氟康唑推荐用于感染程度较轻的患者以及近期未使用过三唑类药物的患者(A-III)。同样的治疗方案同样推荐用于儿童,但需要注意不同的给药方案。
· 对于分离株可能对氟康唑敏感(白色念珠菌)以及临床症状稳定患者推荐将棘白菌素类药物转换为氟康唑(A-II)
· 光滑念珠菌感染推荐使用棘白菌素类治疗(B-III)。在没有敏感性试验证实的情况下,不推荐改为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治疗(B-III)。对于初始接受氟康唑或伏立康唑的患者,如症状改善,患者随后的培养结果阴性,继续使用三唑类药物结束治疗是合理的(B-III)。
· 对于由**滑念珠菌引起的感染,推荐使用氟康唑治疗(B-III)。初始使用棘白菌素类的患者,若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随后的培养结果阴性,继续使用棘白菌素类治疗是合理的(B-III)。
· 脱氧胆酸两性霉素B(AmB-d)给药剂量0.5-1.0mg/kg 每日,脂质体两性霉素B给药剂量为3-5mg/kg 每日,如果患者无法耐受其他抗真菌药物或者感染病原体对其他药物活性有限,可任选其一治疗。若患者分离菌株可能对氟康唑敏感(例如:白色念珠菌)并且患者临床症状稳定,可将脱氧胆酸两性霉素B或脂质体两性霉素B转换为氟康唑治疗(A-I)。
点击下载***:《2009IDSA念珠菌指南中文版》
男女之比约2“1.无确凿证据显示,接触化学物质和射线、饮食、吸烟、病感染和...[详细]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