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第三届)个体化用药前沿研讨会上,袁教授就“肝癌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及进展”做了精彩分享。
袁振刚,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治疗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袁教授的演讲视频已上传至行云学院以供交流学习。
我国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诊断时多为中晚期,且多有慢性肝病背景,仅约20%的患者在诊断时可以采取根治性治疗(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即使可以手术,术后复发率也较高。因此,近二十年来,肝癌5年生存率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手段。
研究发现肝细胞肝癌中常常伴有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如血管生成信号途径、Ras/Raf/MEK/ERK、PI3K/Akt/mTOR、Wnt/β-catenin等。针对上述异常,进入21世纪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但遗憾的是,Sorafenib 是目前唯一证实在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生存的靶向治疗药物。
Sorafenib联合TACE或联合化疗的临床研究获得令人可喜的结果。一些新靶向药物在III期临床研究中,期待结果。因此,针对患者的分子异常及个体状况的个体化治疗必将是今后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