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内容简介:
新诊疗建议的制定
再障的病因,发病机制,尤其是临床表现都有很大的异质性,因此诊断标准的制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国内多年来一直应用着1976年制定的再障诊断和分型标准。中华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Camitta标准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与长期经验。参考2009年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发布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指南》及我国在2001年和制定的《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并根据骨髓衰竭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2013年科学的制定了具有相当可操作性的儿童再障诊疗建议,是临床规范诊断的主要依据
《2014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内容预览:
(一) 分 类
1 先天性再障主要包括:Fanconi贫血(FA) 、先天性角化不良(DC)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和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CAMT) 等
2;;获得性再障包括继发性和特发性。继发性再障有明确病因,如药物、放射损伤、病毒感染等所致;获得性无明确致病因。本建议主要适用于特发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其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由免疫介导的造血功能衰竭目前已得到广泛的证明。
(二 )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血细胞减少的相应临床表现如:贫血、出血、感染,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三 ) 诊断和分型标准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至少符合以下三项中的两项①血红蛋白<100g/L;②血小板<100×109/L;③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 (如为两系减少则必需包含血小板减少)。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活跃或减低,骨髓小粒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比例增高;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红系、粒系可明显减少。由于儿童不同部位造血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推荐骨髓穿刺部位选择髂骨或胫骨(年龄小于1岁者
骨髓活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造血组织减少,脂肪和/或非造血细胞增多,无纤维组织增生,网状纤维染色阴性,无异常细胞浸润。如骨髓活检困难可行骨髓凝块
点击下载***:《2014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详细]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