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为600 ms,校正的QT间期(QTc)为470ms
图2 症状发作时心电活动为
图3 ICD放电时体表心电图
图4 ICD放电时腔内电活动图
一例被诊断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的患者,入院后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PVT),经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后,患者反复出现室性早搏和TPVT,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转复心律?
病历摘要
44岁女性患者,2年来在晨起下床时间段出现心悸、头晕伴黑蒙症状。1年前,患者发生2次头晕和数秒钟的短暂意识丧失,未确诊。半月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晕、意识丧失和四肢抽搐,发作时口唇紫绀,持续3~10分钟不等。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史。否认抗心律失常、抗组胺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用药史。其兄在23岁时某日晨起下床后突发晕厥猝死。
心电图检查:如图1。
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内径为3.17 c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2 cm,左室射血分数为69%,室壁各阶段运动正常。
血电解质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再次出现心悸,随后双上肢强直、抽搐、意识丧失达3~5分钟。心电监测结果显示,症状发作时心电活动为TPVT(图2),经心外按压可转复为窦性心律。
根据患者静息和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病史、家族史和检查结果,该患者被诊断为LQTS、TPVT。在无明确诱因的情况下,患者近期症状发作频繁,有高度心脏猝死风险,具有ICD置入适应症。
患者在入院后第3天接受单腔ICD置入术(图3)。术中测试ICD心室电极阈值为0.5 V,阻抗为800 Ω,感知灵敏度为10 mv。在经静脉途径给予患者依托咪酯麻醉后,应用体外程控仪直流电诱发心室颤动,持续16秒,经ICD(电击能量为20 J)除颤后,患者的心律转为心房扑动,随后转为窦性心律。
ICD心动过速分区如下。室性心动过速:182次/分,12个间期;心室颤动:222次/分,12个间期。治疗设置为2阵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每阵8个短阵快速(burst)刺激。电击能量为20 J(1次)和30 J(2次),电击后起搏频率为60次/分,基本频率为50次/分。
术后给予患者β受体阻滞剂(每日2次)口服,逐渐加大药量,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精神紧张,反复出现室性早搏,TPVT多次发作,ICD可正确识别并放电,将心律转为心房扑动(图4)、室性心律或起搏心律,逐渐转为窦性心动过缓。ICD记录到发作及电击时的腔内电活动图(图5)。给予患者加强抗炎处理,静脉补充钾和镁,并将β受体阻滞剂加量(50 mg,每日2次)。在经静脉途径应用利多卡因控制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无效后,经静脉途径给予患者胺碘酮(0.5~1 mg/min)治疗,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TPVT消失,患者无抽搐和意识丧失等症状出现,ICD未再次放电。
第2天停用静脉胺碘酮后,患者再次发作3次TPVT,ICD成功识别并进行除颤治疗。经口服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TPVT未再发作。
已留取患者父母、姐妹及儿子的心电图,并抽取其静脉血,待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了解家系遗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