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C
解析: 考点:1.隐自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治疗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2.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胃痛、呕吐、食不化、腹痛、泄泻、痢疾。3.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治疗失眠、腹胀纳呆、遗尿、小便不利、妇科病。4.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治疗膝关节酸痛、小便不利、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膝痛、黄疸。5.血海穴位于髌骨内上缘上2寸。
正确答案:E
解析: 考点:1.艾炷灸:瘢痕灸--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病。无瘢痕灸--一般寒性疾病均可使用。隔姜灸--寒性呕吐、腹痛、腹泻以及风寒痹痛。隔蒜灸--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隔盐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隔附子饼灸--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2.艾卷灸:温和灸--慢性病雀啄灸--急性病太乙神针--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雷火神针--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3.温针灸--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4.温灸器灸--小儿、妇女及
正确答案:C
解析: 考点:1.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周、崩漏、带下、阴挺、不孕。2.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中风脱证、虚劳赢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3.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4.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黄疸、癫狂。5.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乳少、呕吐、噎膈。6
正确答案:C
解析: 考点:起子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行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上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颈旁,连系耳后,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眼下部。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正确答案:A
解析: 考点:远治作用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所属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处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
正确答案:E
解析: 考点: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脏腑、神志病。
正确答案:D
解析: 考点:1.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头痛、头晕、小便不利、便秘、小儿惊风、足心热、癫证、昏厥。2.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于阴跷脉。主治痛证、失眠、小便不利、小便频数、咽干咽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3.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4.复溜穴在
正确答案:A
解析: 考点:基本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针刺必须得气,得气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正确答案:A
解析: 考点: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如四肢、腹部、腰部的穴位。2.斜刺针身与皮肤呈45°角,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的腧穴,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的部位,或为避开血管及瘢痕部位而采用此法,如胸、背部的穴位。3.平刺针身与皮肤呈15°角,横向刺人,适用于皮肤浅薄处的腧穴,如头部的穴位。
正确答案:A
解析: 考点:1.隐自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治疗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2.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胃痛、呕吐、食不化、腹痛、泄泻、痢疾。3.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治疗失眠、腹胀纳呆、遗尿、小便不利、妇科病。4.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治疗膝关节酸痛、小便不利、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膝痛、黄疸。5.血海穴位于髌骨内上缘上2寸。
为方便工作人员排除错误,请您详细描述此题错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