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内容简介:
据国外统计,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约为1.5%——2.0%,65岁以上可达6%——10%,且在过去的40年中,心衰导致的死亡增加了6倍。我国对35——74岁城乡居民共15518人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心衰患病率为0.9%,按计算约有400万心衰患者,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女性高于男性(P<0.05),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男性高于女性。
《2007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内容预览:
心衰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无力和液体潴留。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
目前已明确,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心肌重构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造成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其特征为:①伴有胚胎基因再表达的病理性心肌细胞肥大,导致心肌细胞收缩力降低,寿命缩短;②心肌细胞凋亡,这是心衰从代偿走向失代偿的转折点;③心肌细胞外基质过度纤维化或降解增加。临床上可见心肌肌重和心室容量的增加,以及心室形状的改变,横径增加呈球状。
点击下载***:《2007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严重颅脑损伤病人多存在神志异常、昏迷、躁动等,使之不能正常饮食,并给鼻饲置...[详细]
鉴于颅脑损伤后病人的特点,胃肠外营养常被选作早期营养支持的手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