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躁狂的有效药物目前尚不足够,躁狂发作通常持续数周,但是当前的治疗方式尚不理想。于是, 一些研究方向指向了对生理节律的干扰,如在发作期间改变睡眠 - 觉醒节律。对于持续的躁狂发作,虚拟黑暗疗法(通过佩戴一种橙色的有色眼镜从而进行防蓝光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新的治疗方法,以这种治疗方法为基础的治疗方式可能会识别蓝光 - 光敏视网膜感受器。
近日,挪威卑尔根大学的 Tone EG Henriksen 在 Bipolar Disorders 发表了一则病例报告。这是第一个描述处于密切监测状态下的躁狂发作住院患者的病例报告。
患者年龄 58 岁,患有双相 I 型障碍,有三次躁狂发作既往史,目前因躁狂发作住院治疗。患者自述,他的发作有明显的季节型态,于春季时由光诱发的情感感觉强烈,特别是在有月光时或冬季光反射在雪上。在先前发作时,他曾接受锂盐治疗,他表示,症状并无缓解,对锂盐无治疗回应。所以,在出院之后,他总是中止药物治疗。
这是患者的第四次住院,除了药物治疗外,他被安排接受新的治疗方式:佩戴透明眼镜 7 天,随后不佩戴眼镜 1 天,佩戴防蓝光眼镜 6 天。在整个观察期间,他穿戴了内部的光感受器活动记录仪。
图示为在住院 15 天内的杨氏躁狂量表 (YMRS) 评分。白色背景表示未佩戴眼镜,蓝色背景表示佩戴透明眼镜,橙色背景表示佩戴橙色的防蓝光眼镜。
结果显示,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前 7 天内,躁狂症状并未改变。在向防蓝光治疗过渡后,紧随其后的是躁狂症状快速持续的下降,并伴随总体睡眠时间的减少、睡眠间隔时肌肉活动的减少、以及显著增加的规律睡眠间隔。并且,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20 天,短于先前躁狂发作的平均住院时间(41 天,前三次住院时间分别为 54 天,33 天,36 天)。
患者躁狂症状的快速减退,以及伴随显著增加的规律睡眠参数的改变,表明防蓝光治疗可能对躁狂的病理生理中枢机制起到靶向作用。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在临床研究和基础科学中进行试验。
让我们首先从抗血小板疗法来进行讨论。毫无疑问的是,阿司匹林对于卒中的二级预...[详细]
研究者正在尝试使用一种有力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对难以寻觅的癫痫病灶进行定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