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而住院的所有患者中,9%——24%的病因为结肠缺血,从而使结肠缺血病因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位列结直肠恶性肿瘤之后,居第二位。近期发表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表明,结肠缺血发病率为16.3/100000人年,在过去30年间大约升高4倍。
今年1月,《美国胃肠病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结肠缺血的临床指南》,详细介绍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表现模式、诊断和管理等。本文编辑整理指南主要推荐内容,详情如下:
指南简介:
专家点评:解析结肠缺血诊治新规范
作者:中国人民**总医院 吴本俨
阅读《美国胃肠病学杂志》2015年1月在线发表的《结肠缺血临床指南和最佳实践总结》之后,我感觉很有新意,很多观点值得国内同行借鉴。
亮点一:权威性 由美国胃肠病学院(ACG)组织撰写的《结肠缺血的临床指南》,是在检索复习美国医学索引自1946年至今和荷兰医学文摘自1980年至今所发表的有关结肠缺血英文文献基础上完成的。指南的主要部分是严格按照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的GRADE评估系统标准进行。
该指南首次就结肠缺血的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形式、诊断方法和处理,提出明确的推荐建议或者总结性的陈述意见。从结肠缺血指南产生的背景,归纳概括了不同临床专科关于结肠缺血的观点和认识,具有权威性。
亮点二:方向性强 指南聚焦于结肠这一特定的器官,明确定义“当结肠灌注血液降低至不足以维持细胞代谢功能的水平时,导致结肠缺血疾病产生”.不同于以往从肠系膜缺血、缺血性结肠炎等角度讨论缺血性肠病。直接针对缺血引起的效应器官――结肠损伤提出诊治建议,方向明确,切合临床实际。
亮点三:可操作性 根据结肠缺血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结肠缺血。指南提出,对不同程度的结肠缺血患者,临床处理方法不同。
对于轻型结肠缺血,可以观察或仅给予支持治疗。特别强调对于右半结肠缺血(IRCI)患者,应注意与急性肠系膜缺血鉴别。右半结肠缺血的死亡率较其他部位结肠缺血死亡率高。
缺血性肠病是许多医生关注同时也有不少困惑的临床问题。为提高对缺血性肠病的认识,2010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曾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撰写了关于缺血性肠病的中国专家意见。ACG指南提出的结肠镜检查对于结肠缺血诊断价值以及应在48小时内完成检查的建议,与2010年制定的中国专家意见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ACG指南提出口服和静脉CT造影应作为可疑结肠缺血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尽管其不失为一种更为准确的检查方法,但因老年人静脉CT造影受到一定限制,加之超声多普勒检查经济和便捷的原因,目前国内的许多县级医院仍多以超声多普勒检查为首选。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障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特征,伴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