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41岁,于2009年9月首次就诊,主诉“胃癌术后1月,拟行辅助化疗”。
外院治疗
患者于2009年8月感中上腹不适,不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黑便,体重下降不明显。当地医院胃镜检查示胃小弯溃疡,病理示腺癌伴印戒细胞浸 润。外院腹部CT示肝门及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但患者未能接受充分的术前分期检查及多学科讨论,于2009年8月全麻下接受远端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肿瘤位 于贲门下方2 cm体后壁小弯侧,未侵及浆膜及食管下段,胃左、肝总、腹腔动脉周围及脾动脉旁见多发肿大淋巴结,未见腹腔内播散及腹水。术后病理示:胃小弯侧溃疡型低分 化腺癌合并印戒细胞癌,浸润胃壁全层达浆膜脂肪组织内,胃壁淋巴管中见印戒细胞癌栓,切缘阴性;胃小弯、胃大弯及11组淋巴转移性印戒细胞癌(共 38/48枚)。
我院诊断
入院后完善基线检查:①病理会诊补充,劳伦(Lauren)分型为弥漫型;②腹盆腔CT(2009年9月):双侧附件密度不均,右侧附件可见囊性结节,19 mm×18 mm,肠系膜间密度增大,腹主动脉旁见多发小淋巴结,肝脾周及盆腔可见少量腹水(B12版图5);③颈部B超示左颈根部至锁骨上多发低回声及靶环状淋巴结,最大呈靶环状,1.2 cm×0.5 cm;④妇科检查未见异常,无法明确右附件结节性质,建议月经停止后,复查盆腔CT;⑤肿瘤标志物:CA72-4为26.02 IU/ml(正常范围0~6.7 IU/ml),CA125为56.71 IU/ml(0~35 IU/ml),余正常(肿瘤标志物变化详见图1)。患者入院诊断为“胃低分化腺癌并印戒细胞癌术后,pT3N3M0(Ⅳ期),腹膜后左锁骨上淋巴结及右卵巢转移待除外”。
腹腔灌注:该患者为1例年轻女性低分化腺癌伴印戒细胞癌患者,当时按照第6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判定患者是腹膜播散转移及卵巢转移高危人群,故给予腹腔温盐水灌注行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形细胞,腹水肿瘤标志物正常。为减少腹腔复发机会,于 2009年9月两次给予患者顺铂60 mg及氟脲苷1.0 g腹腔内灌注。
一线治疗:考虑到患者分期较晚,为减少术后复发,拟行两联药物全身化疗,但患者消化道反应Ⅲ度,体重下降Ⅱ度,对化疗耐受性较差,故于2009年9月起行替吉奥单药化疗7个周期,期间患者食欲及体能状况改善,体重增加,CA72-4先下降,后缓慢上升,4月升高较明显。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检查示双锁骨上、纵隔及双肺门多发淋巴结代谢活跃,结合病史考虑转移,右附件囊肿,盆腔少量积液,病情进展。
二线治疗:因患者既往对化疗耐受性差,给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100 mg治疗。6周后复查胸部CT示锁骨上及纵隔淋巴结缩小,评估疗效为疾病稳定(SD),见图2~3。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为脱发(Ⅱ度)和粒细胞减少(Ⅰ度),继续给予化疗4周后因个人原因暂停治疗。
三线治疗:1个月后患者自行扪及左锁骨上结节,直径约1~3 cm,融合成团,无压痛。患者感腹胀、头晕、恶心、颈部酸痛及乏力,伴**性干咳。复查胸腹盆腔CT示双锁骨上、纵隔及双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盆腔转移、双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阳性。患者有大量胸腹水,盆腔转移病灶达11 cm,肿瘤负荷较大,卡氏体能状态评分(KPS)为70分,鉴于三线治疗单纯采用化疗的有效率低,故选用曲妥珠单抗+伊立替康方案治疗。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但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左小脑转移灶(1.4 cm×0.8 cm),小脑蚓部及左侧小脑脑沟高强化,脑膜转移。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