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新利18手机|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题库 查分 专题

您所在的位置:爱医考试>医学考试题库>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攻克>[T02221]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攻克[含解析] - hongrong0209生成

[T02221]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攻克[含解析] - hongrong0209生成

查看题库列表

1.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正确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参见A型题第12题解析。选项A形体消瘦是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选项C冷汗淋漓是肾不纳气的临床症状。选项D少气懒言是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但不是主要症状。选项E口渴喜冷饮是亡阴的临床表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中药应用中,不能装于一斗或上下药斗中的是( )。

正确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需特殊存放的中药"。属于配伍禁忌的药物,不能装于一斗或上下药斗中。如甘草与京大戟、甘遂、芫花;藜芦与丹参、南沙参、玄参、苦参、白芍、赤芍、细辛;乌头类(附子、川乌及草乌)与半夏的各种炮制品、瓜蒌(瓜蒌皮、瓜蒌子、瓜萎仁及天花粉);丁香(包括母丁香)与郁金(黄郁金、黑郁金);芒硝(包括玄明粉)与荆三棱;肉桂(官桂)与石脂(赤石脂)均不宜放在一起。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不属于反治法的是( )。

正确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反治法"。反治主要有:①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②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③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④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选项A、B、C、E均属于反治法。而选项D以热治寒属于正治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4.含有格列本脲的中成药是( )。

正确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中成药含西药的成分"。消渴丸含西药的成分:格列本脲。选项B脉君安片含西药的成分:氢氯噻嗪。选项C益康胶囊含西药的成分:维生素E、维生素A。选项D脉络通颗粒含西药的成分为:维生素C、碳酸氢钠。选项E维血康糖浆含西药的成分为:硫酸亚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5.成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的参考范围是( )。

正确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参考范围"。选项A为成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的参考范围,选项B为男性1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参考范围,选项B为女性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参考范围,选项D为女性1~12岁的碱性磷酸酶(ALT)的参考范围,选项E为女性大于15岁的碱性磷酸酶(ALT)的参考范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

6.治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以补气之品的依据是( )。

正确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气与血的关系"。气能行血:血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应用于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常分别配合降气、理气或补气等药物,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气能摄血: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使血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溢出脉外。治疗时,必须用补气摄血的方法,以达止血的目的,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气能生血:气旺,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则可导致血虚。故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于补血药中,配以补气药物以提高疗效,这是"气能生血"理论在临床的具体应用,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血能载气、血为气母:血

7.下列属里证的表现是

正确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里证的临床表现。里证是以无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临床表现复杂,小便黄赤多属脏腑内热,是里证的表现。而其他四个症状都是表证常见的临床表现。

8.婴幼儿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不包括( )。

正确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婴幼儿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婴幼儿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包括:①用药及时,用量宜轻。②宜用轻清之品。③宜佐健脾和胃之品。④宜佐凉肝定惊之品。⑤不宜滥用滋补之品。⑥重视剂型选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9.虽患伤食伤乳,但因便秘而不宜用的成药是

正确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常用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即使用注意事项。小儿胃宝丸用于伤食伤乳、呕吐泄泻、脾虚胃弱、消化不良。

10.不宜用"塞因塞用"法治疗的病证是( )。

正确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塞因塞用的应用"。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虚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选项A、B、D、E都属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均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会员登录

310万医生的网上医学交流社区,欢迎您!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在线题库

新浪微博

执考qq群马上加入

提示:以上微博和QQ群,用来发布试题。

执业医师考试新利18手机

纠错

为方便工作人员排除错误,请您详细描述此题错误之处

您还可以输入150个字

提交纠错审核通过后,可获得2爱医币奖励

分享到

QQ空间微薄QQ好友 微信朋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

意见反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