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臂易位是整个臂(或几乎是整个臂)之间的易位,这种易位的结果可以产生结构不同的两个新的染色体。在整臂易位中又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两个同源的(或非同源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着丝粒相互融合,成为一个中央(或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结果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少,但臂数不变。这种整臂易位称为罗伯逊氏易位,为W.R.B.罗伯逊于1916年所发现。例如小鼠属中,最普遍的核型是40个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可是在某些野鼠的细胞中则出现若干双臂染色体。这些双臂染色体就是通过着丝粒融合形成的。一般认为在哺乳的核型进化中,着丝粒融合是最普通的一种形式。
除了上述几种结构的畸变以外,在光学显微镜下还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另外一些形态上的变化。例如染色体粘连,粘连在一起的染色体数目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许多理化因素可诱发染色体粘连,而某些突变基因也能促使染色体发生粘连。此外,环境因子的剧烈作用还可以有种种效应:染色体粉碎化(高频度的断裂)、单体化(中期染色体以单体形式存在)、不同步化(同一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成速度不一致)、解旋化(中期染色体被解螺旋而松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