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常见的泌尿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是尿路结石中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临床表现包括下腹部或腰部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微创手术,能够准确定位到输尿管,切开输尿管并取出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临床表现:
患者在输尿管结石发作时,常常会出现下腹部或腰部疼痛,疼痛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程度不一。疼痛可以向下腹部、会阴部、大腿内侧放射,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液中常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和结晶体等异常。
三、术前评估:
在进行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首先,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叩诊等,以确定结石的位置和大小。此外,还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尿液分析、尿培养等,以评估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的情况。
四、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进行肠道准备,以保持肠道清洁。通常采用口服泻药和低渣饮食等方法。其次,需要禁食禁水,通常在手术前6小时停止进食和饮水。最后,患者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与麻醉师进行术前讨论,确定麻醉方式。
五、手术技巧:
1、患者健侧卧位,术前留置F16尿管,常规消毒铺巾。
2、建立后腹腔气腹,我们可以观察后腹腔情况。如果腹膜后脂肪较多,我们需要对腹膜后脂肪进行平扫。这么做的有点在于扩大手术视野,避免手术后期腹膜后脂肪对手术区域视野的干扰。
3、充分暴露侧锥筋膜后,在靠中后纵行切开侧椎筋膜,可以看到肾周脂肪和蜘蛛网样无血管平面。这里关键的解剖标志是肾周脂肪囊和蜘蛛网样无血管平面。因为我们需要在靠肾周脂肪囊后方和腰大肌之间的无血管平面进入寻找输尿管。从这个平面进入,能够尽可能减少肾周脂肪囊出血和避免损伤输尿管。
4、继续扩大肾周脂肪囊后方和腰大肌之间的无血管平面。这里有需要注意组织层次,避免进入腰大肌肌膜层引起出血。
5、沿腰大肌前方无血管平面继续深入,仔细辨别输尿管。发现可疑输尿管后,可以寻找膨大部位,用分离钳轻微钳夹试探是否输尿管结石卡顿处。
6、明确输尿管结石嵌顿处后,我们可以选择电凝钩或者冷刀纵行切开输尿管,切开长度根据输尿管结石大小而定,确保能顺利取出结石。取出输尿管结石后,会有尿液一起排出,针对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可以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创面,确保脓液清洗干净,降低术后感染的可能。
7、将套有双J管的斑马导丝置入输尿管切口往膀胱方向送入,待另一端即将到达输尿管切口处后,用分离钳固定双J管并拔除斑马导丝。然后,用两把分离钳接替将双J管末端送入输尿管切口处往肾盂方向。
8、确保双J管放置成功后,用4-0可吸收外科缝线间断缝合输尿管切口。最后再留置输尿管周引流管,确保渗液能及时引出。
六、术后快速康复处理: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留院观察1-2天,以确保伤口愈合和尿液排出正常。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如饮食调理、避免剧烈运动等,以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镇痛和抗感染治疗。
七、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安排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包括尿液检查、B超等。通过随访,我们可以评估手术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此外,我们还会给予患者一些建议,如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改变等,以预防结石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Türk C, Petřík A, Sarica K, et al. EAU Guidelines on Diagnosis and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Urolithiasis. Eur Urol. 2016;69(3):468-474.
2. El-Nahas AR, Shokeir AA, Mohsen T, et al. Long-term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effects of 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 combined with lithotripsy for stone-bearing caliceal diverticula. Urology. 2012;80(4):800-804.
3. Türk C, Knoll T, Petřík A, et al. Guidelines on Urolithiasis.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202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发病高峰在40到50岁之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