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抗血小板疗法是治疗脑梗死重要手段,研究指出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脑梗死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其中以失眠为主要表现[1]。睡眠障碍不仅降低生活质量,且对病情恢复有明显影响,因此在脑梗死临床治疗中,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睡眠质量。刘顺美等作者于2020年在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发表文章《百乐眠胶囊辅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后睡眠障碍临床效果以及对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
研究方法:入组98例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次,口服,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50mg/次,口服,1次/d);观察组加用百乐眠胶囊(1.08 g/次,口服,2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d后观察疗效。
研究结果:
(1)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46/49),与对照组77.55%(38/4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睡眠质量对比:治疗14d后,观察组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16)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负性情绪对比:治疗14d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两组神经功能对比:治疗14d后,NIHSS、SSS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基础上加用百乐眠胶囊治疗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1、浅谈卒中后睡眠障碍(失眠)或焦虑抑郁
卒中患者的失眠发生率高达62-80%。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2]。SSD包括失眠、日间思睡、睡眠呼吸障碍、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SSD不仅增加了卒中死亡及复发风险,而且对卒中的康复与预后造成不利影响。研究发现某些部位的卒中和失眠相关,有研究显示右侧大脑半球卒中发生失眠症状的概率较左侧更高,以失眠作为主要症状的卒中部位包括丘脑、脑干。SSD可同时伴有或引发焦虑或卒中后抑郁(PSD)。PSD常见的症状有失眠、早醒、梦魇、情绪低落、孤独感、烦躁易怒、精神行为异常,甚至自杀倾向等,是脑梗死后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症状,发生率为24-37%[3],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其发生机制主要与以下有关[4]:1.脑梗死的病灶部位发生在额叶、颞叶、岛叶、大脑边缘系统等与睡眠、精神情绪高度相关的位置,造成睡眠情绪中枢受损而出现以上症状;2.脑梗死的神经损害累及了相应的神经环路,导致调节睡眠及精神情绪等紊乱;3.患者对突发在自己身上的神经缺损症状不接受,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睡眠障碍以及负面情绪。PSD的临床表现往往被临床医师所忽略,经常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使之转为更加棘手的慢性病程,迁延难愈。二者均可进一步加重原发病,延长治疗时程,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5],所以对SSD和PSD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势在必行。
2、百乐眠胶囊在卒中后睡眠障碍或焦虑、抑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SSD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有生活健康管理和认知行为治疗,如营造良好睡眠环境等。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BZDs)和非苯二氮卓类(non-BZDs),褪黑素受体(MT)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和一些中成药物。PSD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症状比较明显的就需要及时给与药物干预,使用的药物种类有很多选择,如传统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新型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NE及特异性5-HT抗抑郁药[6]以及传统中药等,但有的药物对脑梗死后睡眠障碍及负性情绪的特异性较差,甚至会引起睡眠的异常。百乐眠胶囊属于纯中药制剂,其所含的百合、酸枣、刺五加对睡眠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针对脑梗死后的睡眠障碍有特异的疗效,不管是短期失眠还是慢性失眠均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同时里面所含的石膏、珍珠等有降燥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地黄、首乌藤、麦冬、五味子等有宁心益气等功效具有抗抑郁疗效[7]。所以百乐眠胶囊具有多种生物学效能,针对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双向综合调节。另外,该药还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能与里面所含有的丹参等有关,这是其他类似药物所不具备的[8]。同时,该药几乎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成本效益比较高,是卒中后睡眠障碍或焦虑、抑郁患者一个很好的选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美琳,陈娟,王晓利.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5,15(2) :130-133.
[2]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等.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 2019,58(1):17-26.
[3]栾军祥,张向荣,张志珺.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 2010,5(1):16-22.
[4]马式意,李柄佑,勾丽洁.脑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10(10):120-124.
[5]刘增雪,陆静珏, 一心. 关于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 2019, 16(2):24-28.
[6]张丽君,黄奕平.脑血管病常规药物联合SSRI类抗抑郁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18(3):4.
[7]王晓娟,刘少妮,徐慧,等.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百乐眠胶囊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18):4.
[8]石效荣,刘义升,李艳江,等.百乐眠胶囊用于失眠症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 6(9):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发病高峰在40到50岁之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