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获悉,在国家“863”课题支持下,该所研究员郑之明及团队通过实验,初步探明了产黄青霉生长调控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应用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快报》上发表。
产黄青霉是工业上用于发酵生产青霉素的重要真菌。作为丝状真菌,产黄青霉一般是通过菌丝延伸和分支进行生长,但其具体调控机制尚未被完全了解。不过,工业上已经达成共识的是,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决定菌丝的形态变化,直接影响青霉素的效果。
该研究团队围绕“形态基因—代谢活性—产率”的研究思路,采用调控几丁质合成酶表达量、细胞壁几丁质含量、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形态等方式,实现了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的技术途径。
在郑之明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刘会还将一种被称为“CHS4”的几丁质合成酶基因选为目的基因。通过研究CHS4基因的功能,研究人员推断,该基因不表达时,产黄青霉菌丝体发生短小、膨胀、分支增加等形态变化,更有利于提高青霉素产量。
据悉,文章评审人认为,利用CHS4影响菌丝体形态,尤其是分支数增加,是获得青霉素高产突变菌株一种有效、实用的研究思路。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