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来自英国南开普敦医院的医生,近日在上海肿瘤医院参观学习。在谈及中英医生问诊有何区别时,他们说:在英国,遇到基本没有医治希望的病例,医生可以坦然对病人说"不";而在中国,绝大多数病人不愿相信"救不活、看不好"这回事,医生几乎不敢说"不"。
中国医生不敢说"不",这在临床确实十分普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在于,当下病人医学知识相对有限,难以科学和理智认知疾病,医生一旦说"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误会。笔者曾在一家医院亲历了类似的事。一肺病患者需要插管治疗,以致无法正常进食,影响了生活质量。家属无法接受,一定要将插管拔出。医生几次三番解释"这样不行,拔掉会有生命危险",病人却认定医生推诿、见病不救。此后,医生索性选择缄默。
在英国,遇到基本没有医治希望的病例,医生可以坦然对病人说"不"
医生不敢说"不",看似负责,其实副作用不小。首先,医生无法向病人客观解释病情,医患沟通不畅,易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其次,病人宁愿一味相信"可治",却不愿面对"不可治"的现实,亦会抬升自己乃至全社会的医治成本。
诚然,随着医学进展迅猛,曾经的不治之症有许多已找到"克星".但不能否认,人类在疾病面前仍显渺小。中山医院院长王玉琦教授曾说过,医生所从事的职业是一种"逆自然规律"的职业。迄今为止,成千上万种疾病,人类所能攻克的不过十分之一。大多数疾病人类尚且处于未知状态,更不用说开展有效的治疗了。
我们在向大众宣教许多疾病可防可治之时,同时不应忘记还有"重要一课":医生不是万能的,许多疾病不可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患病自然不幸,但以客观冷静、积极应对的心态与病魔作斗争,好过于一味强求、不信科学。医学进步需要尖端技术,更需要宽松的人文环境。病人理解疾病、理解医生,方可营造出医学发展的良好环境,医生放手、放胆去创新,医学不断进步,攻克疾病的步伐才能加快。
医师节本身是好的,希望不要成为形式,更成为医生的一种负担,各地医院为了迎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