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正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我国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孙晓东博士的一项基础研究是唯一入选今年EASD年会口头报告的中国研究。当地时间9月15日上午,在糖尿病肾病机制口头报告专场结束后,医脉通对孙晓东博士进行了采访。
[点击查看原图]
孙晓东博士
医脉通:非常感谢您在EASD会议现场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恭喜您的研究入选EASD2015口头报告,您似乎是今年唯一在EASD上做口头报告的中国研究者,能否先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参加这次会议的心情?和在准备这次报告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孙晓东博士: EASD大会是欧洲国家轮流举行的一次医学盛会,自己之前也是多次参加,对EASD大会也有一定感情。这次能有机会做口头发言,深感荣幸,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鼓励。
对于这次口头报告,我准备的还算充分,毕竟与研究壁报不同,面向的专家、听众更多,报告的影响力相对而言更大一些。作为中国人,本身母语不是英文,而自己以中国研究着者的身份参会,所以做了精心准备。因为有机会口头发言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中国研究的一种肯定。所以自己在幻灯片制作、如何让研究内容表达得更通俗易懂等方面都做了积极的准备。
医脉通:您刚刚的报告非常成功,再次祝贺您。您可否用中文再和我们分享一下报告的主要内容?
孙晓东博士:这篇报告主要是讲肥胖相关性肾病治疗方面的基础研究。近年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肥胖是引起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的最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还是导致微量白蛋白尿及慢性肾脏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肥胖相关性肾病在早期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而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肾脏早期损伤的敏感标志物,同时也是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强烈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因此,深入研究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制定早期防止措施,对保护肥胖患者的肾脏功能以及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研究便是对肥胖相关性肾病的研究。研究主要聚焦点为肾小球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直接与血液接触, 因而最易受血液中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产生危害也最早。高游离脂肪酸是肥胖代谢的主要特征,之前研究发现高游离脂肪酸对肾小球内皮细胞会造成损伤,相关机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轴失衡有关。VEGF由肾小球足细胞分泌后作用于肾小球内皮细胞上的受体,不仅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增强血管通透性,还可以促进NO的产生,发挥内皮细胞保护作用。肾小球局部NO水平的增高可以反馈抑制足细胞过度分泌VEGF,从而维持VEGF-NO轴功能的平衡。肥胖状态下,高游离脂肪酸可使NO生成降低,VEGF生成增多,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蛋白尿。
本次报告研究重点在于观察上调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否对肥胖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血红素分解代谢的主要限速酶,在大多数组织内呈低水平表达。HO-1对组织细胞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抗氧化应激和抗炎症方面。前期我们实验发现,该酶诱导表达后可以增加脂联素的生成,对大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药物Cobalt protoporphyrin上调肥胖大鼠HO-1表达后,发现血清脂联素水平增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肾小球VEGF蛋白水平下降,NO水平增高,VEGF-NO轴功能改善,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程度降低,尿蛋白水平降低,明显改善了肥胖大鼠的肾脏损伤。
医脉通:这是一项非常优秀的基础研究,您觉得这次的研究结果/结论的最大意义是什么?为临床提供了哪些启示?
孙晓东博士:该研究对HO-1-脂联素轴进行了研究,对寻找提高该反应轴活性的药物并通过抗氧化途径对疾病进行治疗起到了一定启示作用。但本研究为动物基础研究,混杂因素较多,应用到临床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医脉通:您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
孙晓东博士:近几年,肥胖对肾病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上述研究仅对肾小球内皮细胞进行了相关研究,下一步将会考虑对肾脏的其它细胞例如足细胞进行相关研究。
医脉通: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您在未来的科研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我们中国学者增光!
采访后记:
孙晓东博士本身也是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临床医生,在与他的交流中,也聊到临床医生如何兼顾科研和临床的问题。据他介绍,他每周要出2天门诊,“不能离临床太远,否则科研方向就容易临床”.和大部分同时承担科研和临床工作的中国医生一样,孙晓东博士也有自己的困惑和无奈,但他没有抱怨,回答起来都很乐观,他表示“时间和心态还是要靠自己调节”.向各位医生致敬,也祝福大家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的投入都能得到回报。
相关推荐:[EASD2015]孙晓东博士口头报告研究摘要更多精彩见》2015第51届欧洲糖尿病协会(EASD2015)年会专题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其稳定性佳、简便易行等诸多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详细]
对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疗距离现实又近了一步,一项早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输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