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切除或血管移植术是根治颈动脉体瘤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处理颈动脉体瘤将面临阻断颈总动脉时造成一侧脑组织完全缺血和颈动脉窦反射等问题,麻醉处理比较棘手。通过如下麻醉方法,疗效满意。
1、麻醉选择
颈动脉体瘤手术适宜选择全身麻醉。由于颈动脉体瘤多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并常侵袭到颈动脉及其周围,以及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和交感神经等。手术中需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造成一侧脑组织完全缺血。全身麻醉下处理方便。全身麻醉可避免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因意识清醒而产生精神紧张或因镇痛不全引起应激反应。气管内插管可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的绝对供给,对防止瘤体压迫气管、喉头或致声带麻痹的患者尤为必要;拔管时应注意有无因气管壁软化而造成的气管壁塌陷。
2 、预防压力感受性反射
颈动脉分叉处含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生理状态下,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效应是使心律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而此手术探查或压迫颈动脉体瘤时即可出现颈动脉窦反射,引起心律减缓,血压下降及脑血流减少。在处理颈动脉体瘤时发生压力感受性反射,导致血压下降,心律减慢。均应用麻黄碱5~10 mg 静注,即提升血压,又加快心律,最为适合。术中及时输血输液以维持有效的血容量使循环稳定,对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的患者还可预防术中脑血管痉挛。因为糖在脑组织缺血无氧代谢时产生酵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对脑组织不利,故对术中需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的患者应避免应用含糖液。
3、诱导性高血压及脑保护
对于血管移植的患者术中暂时性完全阻断颈总动脉血流造成该侧脑组织完全缺血,此时除维持血压至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外,还需施行脑保护措施。静脉麻醉药硫喷妥纳、异丙酚和乙咪酯均能降低脑组织的代谢、降低颅内压,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而且,吸入麻醉药异氟醚同样具有上述的脑保护作用。低温可降低脑组织耗氧量,降低颅内压,对缺血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在应用头部为重点降温至34 ℃时,而若体温低于30 ℃可发生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因此应该防止。应用多巴胺3~7 μg(kg·min) 行诱导性高血压,可使暂时阻断侧塌陷血管通过侧支循环增加供血。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暂时阻断脑血流造成脑损害的程度,对缺血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在阻断血管前5~15 min,应用甘露醇静脉注射可增加组织灌流量和增加脑组织血流,对缺血的脑及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并指出,同时应用诱导性高血压技术可有效降低或预防阻断侧血管塌陷,并增加血液灌注。临床实例用多巴胺行诱导性高血压,使患者收缩压升高达26.4% 和27.3%,心律无明显变化,且未见心律失常发生,较为安全适宜。并在阻断前应用了甘露醇,使阻断侧脑血管得到有效灌注,预防了脑组织缺血性损害。
另外,在阻断颈动脉血流时应保持PaCO2 在正常范围内,不使PaCO2 过低,而产生诱发性脑血管痉挛,使脑血流减少,也不使PaCO2 过高而产生颅内缺血综合征使缺血的脑组织加剧缺血。临床实例通过这种暂时性阻断血流的病人术后并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说明脑保护措施得当。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