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五下午的神经遗传病专病门诊,女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得了这个病,能不能怀孕生子。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的。但女性患者在怀孕前、孕期及哺乳期的相关检查和用药调整需要临床医师注意。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Wilson's disease,WD),简称肝豆,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过多的铜沉积在肝、脑和其他组织中进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异常。1993年,其致病基因ATP7B被克隆,该基因致病位点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均会导致疾病发生。
WD治疗原则是减少铜摄入,增加铜排出,以及对症治疗。该病需终身治疗。对有症状的患者尽快使用螯合剂(青霉胺、曲恩汀)、锌制剂。一般情况下,控制饮食,使用螯合剂驱铜治疗1——5年,症状趋于稳定后,可减螯合剂或单独使用锌剂。
在美国,携带率为1/90,即每90人中有一人携带致病突变。由于为AR遗传,因此患病率为1/90*1/90*1/4,即约1/30,000。在其他各国患病率略有不同,与近亲婚配比例有关。WD女性患者配偶也有可能为携带者,因此在怀孕前,最好对患者配偶进行ATP7B基因筛查,如配偶为致病突变携带者,则下一代是患儿的概率为50%,是携带者的概率为50%;如配偶未发现ATP7B基因突变,则下一代大都为携带者。
未治疗的WD女性患者,由于体内铜含量高,影响激素周期或子宫铜沉积影响胚胎着床等,导致不孕或流产。治疗中的患者如因妊娠而突然中断治疗可能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及孕产妇死亡。一般建议待病情稳定后考虑妊娠,且在怀孕期间应继续驱铜治疗。有肝硬化的患者怀孕期间腹水出现及出血风险增高。
驱铜治疗的药物如下:
1)青霉胺:为螯合剂,螯合游离铜离子。大多数患者孕期使用青霉胺是安全的,但5%可能出现胎儿畸形,产生皮肤松弛症、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小颌畸形或复杂的间质异常等,可能青霉胺剂量大有关(胎儿宫内缺铜),小剂量使用相对安全。因此青霉胺用量应减至最低限度(平时用量的25%——50%),一般不超过750mg/天。孕前排铜良好的女性,可在孕晚期再减少30%的药量。患有类风湿和胱氨酸尿症的孕妇,有胎儿发育缺陷的报道,故应避免使用。
2)曲恩汀:为螯合剂。也应减至最低限度。在动物中明确致畸。有报道11例怀孕期间服用曲恩汀的WD女性患者,其中1例产下的婴儿有染色体异常。
3)锌剂:诱导肠粘膜细胞内的金属硫蛋白酶合成,后者使铜与金属巯蛋白结合后滞留在肠粘膜细胞内,随细胞的脱落经肠道排出体外。该机制使血液中铜含量变化较缓和,更有益胎儿生理环境稳定。怀孕期间,锌剂的用量不必变化。有怀孕期单用锌剂治疗的报道,19名孕妇26次怀孕,全程使用醋酸锌25mg——50mg tid不等,根据24小时尿铜量(>0.1mg)及24小时尿锌量(>2.0mg/24hr)调整锌剂用量,结果1名婴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可用手术纠正(报道中患病率为7.7%,人群先心患病率为4%),另一名婴儿有小头畸形。
值得注意的是怀孕期间饮食控制仍非常重要,螯合剂减量后更要严格避免高铜饮食。
让我们首先从抗血小板疗法来进行讨论。毫无疑问的是,阿司匹林对于卒中的二级预...[详细]
研究者正在尝试使用一种有力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对难以寻觅的癫痫病灶进行定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