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新利18手机|病例

搜索

首页 18luck西部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新利网官方网站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业交流> 案例解读这五种致病因素,治疗痛经不再困难

案例解读这五种致病因素,治疗痛经不再困难

2019-02-14 16:40 阅读:11424 来源:爱爱医 作者:王铎钢 责任编辑:点滴管
[导读]本文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肾气亏损五个常见证型,对造成痛经的不同因素和证型辨证分析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摘要】痛经是常见妇科病之一,多指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痛痛,或痛引腰骶,全身不适等。因其反复性与持续性,从而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工作。本文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肾气亏损五个常见证型,对造成痛经的不同因素和证型辨证分析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痛经 中医辨证治疗

【Abstract】Dysmenorrhea is one of the common gynecopathy, means more period or the line before and after the cyclical lower abdomen pain, or pain in the lumbosacral, whole body discomfort, etc. Because of its repea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person's life work. This paper will be divided into dysmenorrhea of qi and blood stasis, blood stasis, hot and humid in resistance,Qi weakness, kidney loss five often witness, type of dysmenorrhea caused by different factors and the treatment is the dialectical **ysis, obtain good effect.

【Key words】Dysmenorrhea syndrome The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经期及经期前后出现的明显的小腹痉挛性疼痛、坠胀,甚至连带腰酸痛不适,严重者伴有头晕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厥冷,剧痛晕厥等危象【1】。常随着月经的来临而反复发作,给生活带来不便。西医将痛经划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采用止痛药、激素、手术进行治疗,随着药物的耐受性的提高,其反复发作率较高。中医对痛经的了解与治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证型,从病因出发,采用不同治疗手段,根本上缓解了症状,降低其复发率,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浅谈痛经的中医治疗

图片来源:123RF

1 病因病机

历代医学家所论述虽有侧重,但多数认为痛经的发病原因是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六淫为害,并与素体情况及经期或经前后的特殊生理环境有关。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所致。或因郁怒,气机不利导致气滞血瘀,经血滞于胞宫,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经期感寒涉水,寒湿内侵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滞,排出不畅,不通则痛;或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行经后气血更虚,致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2 治疗原则

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痛经发生的时间、部位、疼痛的性质及程度,辨其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痛在小腹正中多为胞宫瘀滞;痛在少腹一侧或两侧,多在肝;痛连腰骶病多在肾;经前或经行之初疼痛,经期中得减,多气血壅滞、经脉不通,多属实;经期中痛轻,月经将净或经后疼痛,多是血去过多,经脉失养,多属虚。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多属实;隐痛、坠痛、

喜揉喜按多属虚;绞痛、冷痛、得热痛减多属寒;灼痛、得热痛剧多属热。

3 辨证论治

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部位以及疼痛的程度辨虚实寒热,临证又需结合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舌、脉及素体和病史综合分析,具体分为5个证型: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血虚弱证、肾气亏损证[2]。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治法分为两步:月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3]。

3.1 气滞血瘀证

素性抑郁或大怒伤肝,气郁不舒,血行失畅,瘀阻子宫、冲任。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不通则痛”,发为痛经。由气滞引起血滞的,腹部胀满重于疼痛;由血滞引起气滞的,腹部疼痛重于胀满。

主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胀痛,胸闷不舒,经血量少,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止痛。基础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药中香附、乌药、枳壳理气行滞,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配延胡索、五灵脂化瘀定痛,丹皮凉血活血,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气顺血调则疼痛自止。伴有呕吐者,加吴茱萸、法半夏、陈皮和胃降逆。小腹胀坠,加柴胡、升麻行气升阳。郁而化热,心烦口苦,加栀子、郁金、夏枯草。

3.2 寒凝血瘀证

若经期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以致子宫、冲任气血失畅。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子宫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
主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推后,月经量少,经色瘀黯有块,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温,面色白,舌黯苔白,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基础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方药中官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营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寒散血行,冲任、子宫血气调和通畅,自无疼痛。寒凝气闭,四肢冰凉,冷汗淋沥,加附子、细辛回阳散寒。冷痛甚,加艾叶、吴茱萸。
3.3 湿热瘀阻证
素体湿热内蕴,或经期不慎感受湿邪。蕴结胞中。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子宫、冲任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
主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痛痛拒按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少腹时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质稠;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基础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减。方药中黄连清热燥湿,丹皮、生地、白芍清热凉血,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延胡索、莪术、香附行气活血止痛。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增强原方清热燥湿之功。

3.4 气血虚弱型证

素体脾胃虚弱或大病久病后气血不足,冲任气血虚少,行经后气血愈虚,不能濡养冲任子宫;兼之气虚无力流通血气,发为痛经。

主要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空坠不适,经水色淡,量少质稀,或月经后期,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气短,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基础方用圣愈汤加减。方中人参、黄芪补脾益气,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养血和血。伴腰酸不适,加菟丝子、杜仲、台乌补肾壮腰止痛。

3.5 肾气亏损证

禀赋素弱,或多产房劳伤损,精血不足,经后血海空虚,冲任、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发为痛经。

主要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治宜补肾益精,养血止痛。基础方用调肝汤加减。方中巴戟天、杜仲、续断补肾壮腰、强筋止痛,乌药温肾散寒,艾叶温经暖宫,当归、熟地、白芍滋阴养血,益母草活血调经。

4 临床病例

在日常诊疗中,发现痛经患者以年轻女子为主,工作压力大,生活规律不正常,而发病多集中在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这两个证型。

(1) 病例一

李某,女,24岁,未婚,2014月3月18日初诊,月经后7天,自述每次月经来潮,量少,紫黯有块,行经期小腹痛痛难忍,经前一周腰酸、**胀痛,平素性格强势,爱生闷气,易恼怒,自行服用逍遥丸效果不明显,西药止痛药已经不明显,故来我院中医治疗,患者体型单薄瘦弱,月经量少,经色紫黯有块,脉沉弦,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痛经。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2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枳壳10克,延胡索10克,五灵脂15克,乌药15克,香附10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丹皮12克,甘草6克,二剂,水煎服,连服三个疗程,疼痛消失,随访未再复发。

气滞血瘀型多因情志不畅,肝失调达,冲任气血瘀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故于经期一、二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色黯有块,块下气血暂通而疼痛暂减,膈下逐瘀汤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方中枳壳,乌药,香附理气行滞,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行瘀,五灵脂,延胡索化瘀定痛,丹皮活血养血,甘草和里缓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气顺血调则疼痛自止。

(2) 病例二

丁某,女,19岁,学生,2013年10月23日来诊,自述每次月经,小腹冷痛难忍,用电热宝热敷痛缓,平素手足发凉,怕冷,月经量少,色黯,想进一步治疗故来我院治疗,患者面色青白,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紧,诊为寒凝血瘀型痛经。治法:温经暖宫,化瘀止痛,拟方少腹逐瘀汤,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连服7剂,经前几天及经期禁吃生冷寒凉之品,连用三个周期,随诊三个月无痛经出现。

寒凝血瘀型痛经多因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凝子宫冲任,血行不畅,出现小腹冷痛,畏寒肢冷,月经量少色黯,少腹逐瘀汤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营活血;小茴香、干姜、官桂散寒通阳,温暖冲任;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活血化瘀止痛,缓解小腹绞痛。诸药相配,寒散血行,冲任子宫血气调和流畅,疼痛自行解除。

5 讨论

中医对痛经的认知与治疗有了比较深入的进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痛经之病,乃由冲任失调、胞宫气血失调所致[3]。痛经常随月经周期的来临而发作,而月经周期是女性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变化的体现,因此顺应胞宫的充盈与亏虚,根据不同的辨证,适时而调,因时论治,以不通则痛为原则,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的阴阳、气血平衡,将取得事半功倍之效[4]。此外,有学者提出痛经治疗要注意掌握时机,月经周期主要分 4 期:行经期, 子宫血海由满而溢, 重阳转阴; 经后期, 血海空虚渐复; 经前期, 阴盛阳生渐至重阳之期, 若受孕, 则精血下聚养胎, 若未受孕, 阳盛则开, 去旧生新, 月经复来。 据此提出痛经的治疗应与周期相应:行经期间,重在活血祛瘀,祛除邪浊,一则经期本有经血排除,活血祛瘀等方法可使体内等瘀血顺势排除,二则,活血则气行,气血调和则痛自减轻。 三则,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祛除,新血生成有序,可改善血虚等症状,血能载气,新血生成则使气血跟趋于调和;非行经期间则注重养血益气扶正,痛经多发生与青年女性,与肾脾等脏腑的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密切相关,故采用补肾健脾法在痛经的治疗中往往获得良效。 扶正的同时亦须注意兼顾驱邪,兼有气滞者疏肝,寒凝者兼以驱寒,肾虚者注意补肾养血,兼有湿热者予以清热利湿。

现代医学据其有无器质性病变而划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以原发性痛经居多,多数患者年纪较轻,多为未婚或已婚未育者[5]。原发性痛经与子宫痉挛性收缩有关,造成经血滞留,经血排出不畅,**子宫收缩。继发性痛经是盆腔器官发生病变革变的,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为常见[6]。西医强调止痛、镇静及前列腺素抑制剂进行治疗,取效虽然快捷,但副作用大,且疗效难以持久。痛经的治疗应该辨明疾病的性质,分型治之。关键在治本的基础上兼以治标。临床上痛经的病因不同,治法各异,在正确辨治的同时,尚须把握好用药时机、综合分析、对证遣方用药,方能达到痊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31-134
[2]申白浪.分型辨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6):60-63
[3]沈成飞.中药序灌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8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4):5-7
[4]刘 芳,火旭琳.痛经的中医治疗[J].医学信息,2014(3):197-200
[5]张凤暖,孟安琪.青春期痛经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45-47
[6]陈志霞,梁洁莎.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23-26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