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新利18手机|病例

搜索

首页 18luck西部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新利网官方网站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医药资讯> 肝病生物治疗技术广受关注

肝病生物治疗技术广受关注

2012-02-13 11:02 阅读:1422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肝脏疾病是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包含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等。其中的病毒性肝炎居传染病之首,包含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及戊型肝炎(hepatitis E);肝癌是全球

肝脏疾病是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包含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等。其中的病毒性肝炎居传染病之首,包含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及戊型肝炎(hepatitis E);肝癌是全球第3位癌症死因,在我国更高居第2位……

肝脏疾病一直以来都是诸多科学家、临床工作者期望解决的临床难题。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病毒学等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临床免疫学的进展,对肝脏疾病的研究及治疗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生物治疗主要包括了免疫治疗、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常用于肝病的生物治疗技术包含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技术等。近日,生物谷针对肝病治疗对数万位业内医师专家学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关注肝病免疫细胞治疗的人群占据45.63%(见下图)。肝病免疫学、肝病干细胞靶向治疗、肝病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病基因靶向治疗、DC细胞治疗技术等纷纷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

问卷调查结果:肝病治疗中备受关注的技术

目前,在肝脏疾病的临床生物治疗中,免疫细胞治疗占据主要的地位,包括DC治疗和CIK治疗等。国内亦有多家医院科室开展肝病免疫细胞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如:北京309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病生物治疗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二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等。

免疫细胞治疗流程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近年来,大量的动物及临床实验展示了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诱人前景。干细胞根据其生存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虽具有全能性,可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细胞,因伦理问题应用受到限制。成体干细胞具有多能性,它包括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肝干细胞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体骨髓干细胞,但细胞采集数量较少,需行骨髓穿刺术。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存在于骨髓、脐带血、脐带、外周血、脂肪及肝脏等器官间质和结缔组织中,其绝大多数生物学特征与骨髓MSC相似,但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和更强的增殖分化能力,且来源广泛,便于取材,因此,非骨髓来源的MSCs应用于肝病的临床治疗将更具前景。

第五届全国肝病免疫和生物治疗研讨会将于2012年4月1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拟将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密切结合,邀请国内顶尖肝病免疫及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专家,着重介绍本领域前沿进展、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讨论话题涵括肝病的临床免疫学研究进展,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干细胞治疗技术等。

国内的生物治疗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各机构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生物治疗研究。生物治疗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数据,开发生物治疗与其他手术、放疗、化疗等的结合模式等。同时,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及应用也存在相关法规和标准尚不完善的问题。近日,卫计委和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规范整顿工作,发布了《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要求停止未经过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已经批准的干细胞临床实验方案不得随意变更,以及临床试验不能收取费用等。

近年来,我国在生物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国际领先的研究新成果。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教授认为:“一名肝病临床医生要想准确地进行临床诊断、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使更多的患者康复,就应该在肝病的转化医学方面有很好的背景和支持。例如,广泛用于临床的乙肝”两对半“指标和病毒载量指标都是转化医学研究的成果。”

关注:第五届全国肝病免疫和生物治疗研讨会
www.livermed.com

会议简介

会议时间:2012年4月13日~4月14日 会议地点:北京大成路九号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分会感染免疫分会、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

本次会议拟将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密切结合,邀请国内顶尖肝病免疫及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专家,着重介绍本领域前沿进展、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肝病的临床免疫学研究进展,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干细胞治疗技术等。旨在通过会议促进专家交流,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有机结合搭建桥梁。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