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改良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方案比之标准方案显示出多种优点
背景
在世界范围内,对乙酰胺基酚中毒十分常见。它可通过静脉注射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但标准治疗方案十分复杂,且与频繁发生浓度相关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治疗中断)具有相关性。我们旨在确定短期改良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方案、止吐预治疗或以上两者联合能否减少不良反应。
方法
2010年9月6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我们在英国的三家医院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析因研究。我们将急性扑热息痛过量的患者随机分配入标准静脉注射乙酰半胱氨酸方案(持续时间20·25小时)或短期(12小时)改良方案,同时进行或不进行静脉注射昂丹司琼预治疗(4毫克)。采用输注5%葡萄糖(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过程中)或生理盐水(用于止吐预治疗)实现隐瞒分组。通过互联网进行随机化,并纳入了预后因素最小化程序。主要预后为在2小时内无呕吐、干呕、或不需要补救性止吐治疗。预先设定的次要预后包括谷丙转氨酶活性超过允许值50%以上。通过意向性治疗进行分析。本试验已在ClinicalTrials.gov登记(编号为NCT01050270)。
结果
在接受随机分组的222名患者中,有217人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开始后2小时可以接受评估。在分配入短期改良方案的患者中,有39/108报告在2小时内出现呕吐、干呕或需要进行补救性止吐治疗,相比之下,在分配入标准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方案的患者中为71/109(校正比值比为0·26,97·5%CI0·13—0·52;p<0·0001);在接受昂丹司琼的患者中为45/109,相比之下,在安慰剂组中为65/108(0·41,0·20—0·80;p=0·003)。五名分配入短期改良乙酰半胱氨酸方案的患者出现严重过敏性反应,相比之下,在分配入标准方案的患者中为31人(校正共同比值比0·23,97·5%CI0·12—0·43;p<0·0001)。标准(9/110)和短期改良(13/112)方案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增加50%的患者比例无显著差异(校正比值比0·60,97·5%CI0·20—1·83);但是,在昂丹司琼组中(16/111)该比例高于安慰剂组(6/111;3·30,1·01—10·72;p=0·024)。
结果解读
在扑热息痛中毒患者中,12小时改良乙酰半胱氨酸方案可减少呕吐、过敏性反应以及对中断治疗的需求。本研究不足以检测短期方案相对于标准方案的非劣效性;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12小时改良乙酰半胱氨酸方案的疗效。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