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门诊治疗过一位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男,34岁,因脐下疼痛就诊,门诊行腹部B超检查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以肠系膜淋巴结炎门诊输液治疗一周后,患者疼痛症状不缓解,当时复查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消失,结合患者病程较长,另外,之前也有相同的病史,本次治疗后患者焦虑严重,考虑是焦虑引起的疼痛症状,给山莨菪碱片,配合氟哌塞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结果患者拒绝服用氟哌塞吨美利曲辛片,后患者到外科就诊,外科检查后,考虑是前列腺炎导致的腹痛症状,行前列腺B超检查后,以前列腺炎进行治疗,门诊给予红光、微波、短波等配合药物治疗一周后,患者症状消失。
从此列患者的治疗经过来看,以往我经常一味的强调临床工作一定要以更广的视野看待问题,避免思维局限,避免误诊,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这种误诊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结合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来看,支持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另外即便是患者门诊治疗一周以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消失,但症状存在,另外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况,容易误导为焦虑情绪导致的不适感,另外在就诊时,询问患者饮食、睡眠以及大小便情况时,患者无不适感,所以就没有考虑到前列腺的问题引发的症状,但无论如何,患者在外科治疗后症状消失,还是应该庆幸。
从此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首先,在第一次治疗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没有错误的,无论症状还是B超检查都支持诊断,所以诊断是没有问题,治疗也没有问题,通过治疗一周后复查的结果来看,治疗时有效的;这里讨论的是焦虑症的诊断,首先,焦虑症的诊断本身就是症状学诊断,结合病史,病程时间够就可以诊断为焦虑症,假如此患者当初服用了氟哌塞吨美利曲辛片以后,症状会不会好转?另外,焦虑症状改善后,会不会掩盖不适症状?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所以,通过此患者的病例分析,告诉我们,临床上如果遇到疑难的病例,应该多科室会诊,详细排除,像焦虑症等这类症状学症状尽量放在最后再诊断为好。虽然,像焦虑症这种症状性疾病,有学者认为只要有焦虑症状就可以诊断和治疗,也有专家学者为了预防焦虑发生,预防性的使用抗焦虑药物(像术前抗焦虑),但是,为了避免误诊,还是应该全面慎重的考虑问题。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发病高峰在40到50岁之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