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胞宫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称为月经。因其如月亮的盈亏或海水之涨落,有规律和有信征地一月来潮一次,所以又称为月事、月水、月信等。一般情况下,14岁初潮,49岁绝经。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每次行经持续时间(经期),正常者为3-7天,多数为4—5天。经色正常者多为暗红色,经质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也无特殊气味[1]。
月经周期有几种特殊类型,经常二月一至的,称为“并月”;三月一至的,称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行的,称为“避年”;终生不行经而能受孕的,称为“暗经”。对于这几种类型是正常还是病态,意见不一。
如果因寒热**导致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有见月经病类型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
中药汤剂具有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随证加减的优点,但也有服用量大、不便于携带、有些药物成分易挥发或不易煎出的缺点。中药散剂具有制作简便、吸怍较快、便于服用和携带的特点,但也某些种子类药材、动物类药材不易打成细粉、不易辨识导致用错、保存时间容易胶结成块变质的缺点。
煮散剂,是将药物将药物制成粗粉, 加入水煎煮后,连同药粉一起或去渣服用的一种剂型。煮散剂具备了汤剂和散剂的优点,克服了汤剂和散剂的缺点。
妇科月经疾病的治疗周期一般比较长,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治疗和观察期才能确定是否有效或痊愈,因此用药方便是关键,加上中药味苦的情况居多,否则会影响患者就医的积极性,不利于其坚持配合治疗。所以煮散剂所具备的优点非常适合妇科月经疾病的治疗应用。
现在医药市场上有一种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用法非常简单,不过与煮散剂用法有本质上的不同,其是能完全代替中药汤剂和煮散剂,各方意见不一,除了价格昂贵之外不利于普通患者应用,还因为其是生产加工是将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提取的成分是否能代替原药材不得而知,单纯的成分分析有时并不与实践一致,如人参的叶子和须的有效成分远高于根,但是实践疗效显然根远高于叶子和须,颗粒直接混合冲服,没有经过煎煮的过程,能否如汤剂一样有效,都是未知数,所以个人也不推荐。
虽然月经种类繁多,但是综合分析归纳,其病不在气就在血,或气血同病,导致气血失调的原因不外实寒、实热、虚寒、虚热,因此只要从这几个环节治疗,调理月经可以收效显著效果。
中医药学上的理论和经验都特别丰富,历代名医发明了许多治疗效果显著、易于应用的方剂,特别是妇科学方面有许多通用方剂,原方之中寒药热药气药血药补药清药具备,稍微加减,就可以通治大多数类型的月经不调类疾病,如再将其以煮散剂的形式应用,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更加方便,举例如下。
一、八制香附丸
香附、红花、炒杜仲、黄连、姜半夏、秦艽、丹皮、当归、川芎、炒白芍、熟地黄、青皮[2](方中药物的用量据症加减,下同)。
方中香附、青皮行气开郁,气行则血行,为治疗治疗妇科病的要药;黄连、丹皮能清热,红花、当归能活血化瘀,半夏能除痰,秦艽能除风,杜仲能温阳,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合为四物汤能补血养血,因此善治痛经、月经中有血块、经期紊乱等月经不调疾病。
二、 益母胜金丹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丹参、茺蔚子、香附、白术、益母草。血热加牡丹皮、生地;血塞,加肉桂[3]。
三、 彭静山方崩漏方
棕榈炭、鸡冠花炭、炒槐花、炒红花、生三七各等分,磨成粗粉,每服三钱,温水送下,一日两次[4]。
不论崩漏,应用本方以后均有卓效,便血亦可。对于血崩急症,可以优质好“墨”在煅红醋淬以后,加为炮姜九克、红糖适量为药引,服下以后可以立即止血。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发病高峰在40到50岁之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