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新利18手机|病例

搜索

首页 18luck西部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新利网官方网站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业交流> 肺瘀与痰的区别和联系

肺瘀与痰的区别和联系

2018-12-10 18:40 阅读:7442 来源:爱爱医 作者:李雯 责任编辑:点滴管
[导读]肺系病证致病因素之中,痰与瘀的关系最为密切,甚至可以说是密不可分。
肺系病证致病因素之中,痰与瘀的关系最为密切,甚至可以说是密不可分。

痰是体内水津不归正化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疾病的病理因素之一。痰的形成途径,概而言之有四:1.外感六淫,阻碍气化,津液凝结为痰;2.七情内伤,郁结不畅,气不布津,液聚为痰;3.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酒醴,积湿生痰;4.劳欲体虚,脾肾亏虚,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变为痰浊。李用粹《证治汇补·痰证》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肺居上焦,主治节,敷布津液。如肺气郁滞,治节无权,则津液停聚而成痰。脾居中焦,主运化,升清降浊。若脾运不健,则津液停积而生痰。肾处下焦,属水,职司开合,蒸化排泄。若火衰水亏,蒸化无权,津液亦可转化为痰。

血和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源”。正如《灵枢?痈疽》说:“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液行于脉中,脉中津液可以渗出脉外而化为津液,以濡润脏腑组织和官窍,也可弥补脉外津液的不足,有利于津液的输布代谢。总之,津液进入脉中,与营气结合,便化生血液;血液中的津液,与营气分离而渗出脉外,便化为津液。脉中脉外,有进有出,有分有合,就是津液与血液相互转化的生理病理基础。

由于津液和血液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也势必会相互影响。津液的病变可以导致血液的病变如血瘀的形成,同时血液的病变也会导致津液的病变,表现之一就是痰邪的产生。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中对痰与血气、津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述:“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而《金匮要略?水气脉证并治》则直言“血不利则为水”。所以,血瘀之后,津液运行不畅而生痰,痰病系血,血病系痰,痰瘀互结,络脉不畅,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痰湿与血瘀具有相似的病理特性。中医学认为痰湿具有重着黏滞的特性,与血瘀具有高黏、高凝的病理特性一致。中医学中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处于高黏滞状态的血液还没有达到停滞的状态,还不属于瘀血的范畴,故而我们名之曰血瘀状态,这也是主张从瘀论治的学者认为的前瘀血状态。由此可见,血液高黏滞状态与中医痰湿证据有更一致的表现。从痰论治比从瘀论治更符合中医理论。因此可以认为高黏滞血症是中医痰湿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瘀血的表现形式。甚至,更有研究者指出,血瘀的同时必有痰浊形成,化痰也兼能化瘀。认为痰瘀二者,同源而互衍,胶着互结,交互为患。这一理论扩大了祛痰法的治疗范围。简言之,血瘀化痰的核心机制在于脉中的津液不能正常的运行或者布散,而出现的类似于痰湿特性重着粘滞的临床特点,甚至有一部分病人出现典型痰湿水饮的表现,这也就是痰瘀相关的理论基础。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言“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