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经验的医生或护士都知道,在病人不能配合和施救条件不好或人手不够的条件下,一个人既要保持血压计袖带与心脏等高,又要保持血压计与心脏等高,同时还要测血压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时常想要是人多一只手或血压计能随便放该有多好啊!可多种医护教科书都明白这样写道:血压计也要放在与心脏平面等高的位置上,只有这样,所测血压才是准确的。
果真如此吗?非也!实践和理论都可以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实践证明极其简单。一人执血压计先后放置于被测者的头顶、心脏水平和脚下,另一人分别测相应血压,很容易就可得出血压等同的结论。
理论证明也很简单,甚至不需要计算。血压计要放在与心脏平面等高的位置上这一结论的是由流体静压强公式所导出,流体(液体、气体)静压强公式:
P=&rhog h &rho流体密度, g为重力加速度,h流体高度或深度。
从公式可以看出,对一定流体介质来说,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是常数,静压强只与流体高度或深度相关。所以无数前辈理所当然地认为血压计高度影响血压读值。
应该说,公式正确性不容置疑,但前辈们都忽略了这个公式的应用条件,即这个公式只适用于同一旦连续的流体介质。
血压计的袖带置于心脏等高水平,这是对的,也是必须强调的,这是因为肱动脉与心脏是连通的,里面流动的都是血液,满足公式同一性和连续性的条件,结论正确。
再看血压计的构造,我们读的是汞柱高度,测的是血液压力,中间连接的气囊袖带。也就是说这里涉及到三种流体(血、气和水银),即公式的同一性不能满足;再就是袖带与人体是分离的,血压计的水银槽里有气和水银界面,公式的连续性同样不能满足,所以血压计高度影响肱动脉血压读值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
正确的方式是分段应用流体静压强公式:
P(肱动脉血压)=&rho(汞密度)g h(汞柱高度) ± &rho(空气密度)g h(气柱高度)
汞密度为13600千克每立方米,空气密度为1.29千克每立方米
计算后,血压计高度(以心脏水平为零点)升高或下降1.054米,汞柱才有1mmHg的变化。这个变化还小于我们连续测两次血压的误差,也就是说,测血压时血压计高一点或低一点对血压读值的影响肉眼是察觉不到的,换句话说,测血压时血压计可以放任意高度。
事实上,血压计应放在与心脏平面等高的位置上这个观点是个不影响结果正确的错误。纠正这个错误,一是我们的教科书无论巨细,都应该是记载和传授真知灼见的地方,不应有误导;二是在医疗实践中简化了操作,方便了救治,还能为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
近期,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事宜的科学声明,...[详细]
糖尿病与冠心病互为高危因素。当糖尿病与冠心病并存时,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