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国***总理**看望受益于中国免费白内障手术“光明行”活动的埃塞俄比亚患者,并为其中两名患者揭开纱布。**表示,揭纱布动作虽小,但这背后有中非医生的艰辛和巨大努力,更像征了中国51年对非医疗援助的坚持和成就。
作为援非医疗队的一员,曾在非洲工作12年多的乔世辉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现在非洲不少地区还是很贫穷,希望中国从医的年轻人能多去非洲看一看,那里对于医生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
艰难起步用大毛巾堵漏雨处
昨晚7点,刚刚走出办公室的乔世辉换下了工作服。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的他,面对着病人的时候,脑海里偶尔还会闪现着非洲病人的面孔,作为中国医疗队的一员,12年零9个月的援非经历在他的生命里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迹。
1990年10月,40岁的乔世辉跟随中国援尼日尔第八届医疗队,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在尼日尔首都国家医院里当起了内科临床医生。“刚到尼日尔时,我每天大约需要接待100个病人,每个医生需负责30张病床,病人的数量十分巨大。”
当地拮据的基础卫生条件给医疗队带来了不少困难。“我还记得一个病房的屋顶是破的,到了雨季,我们就拿着大毛巾堵在漏雨处,如果雨水把毛巾浸湿了,我们就把它拧干重新换上,就这样熬了很长一段时间。2007年在大科岛工作时,该岛停水长达半年之久。我们每天买2瓶矿泉水饮用以保证身体基本需要,而洗衣服、擦身用水只能靠老天下雨时用锅碗盆桶接盛雨水过日子。”
1990年至2012年间,乔世辉参加中国援尼日尔和援科摩罗共6届医疗队,先后在尼日尔首都国家医院、津德尔国家第二医院、马拉迪省中心医院和科摩罗首都医院工作12年之久。由于条件恶劣,医生在医院给病人看病的同时自己还得防病。“12年的时间里大概感染了10次疟疾。”说起这个数字,乔世辉显得十分淡然,于他而言,赢得非洲当地病人的信任比其他更为重要。
建立信任转变当地“信西不信中”的观念
“刚去时,当地人还是比较信赖西医,建立信任的过程并不容易。”乔世辉说道,“1991年10月,尼日尔**教育部长的夫人患腹泻病,已接受过几位西方医生的治疗没见好转,于是找我们登门诊治。经过仔细检查,确诊为阿米巴痢疾,同时还发现其下腹有一个柚子大小的肿瘤。”
“我们医疗队的医师做了初步判断,但是部长不相信他夫人会有这么个肿瘤,他说已请法国、阿尔及利亚及尼日利亚医生看过病,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无奈之下的乔世辉,把部长的手拉到他夫人腹部长肿瘤的地方轻按,感受肿瘤所在的位置。
“我对他说,我们中国医疗队两位妇科大夫可以做切除这个肿瘤的手术,起初他不相信,并携夫人去法国做这个手术,前期检查与治疗已花费20多万元人民币。”承受不起高额医疗费用的部长回到尼日尔后再次寻求中国医疗队的帮助。“当时队里的专家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就顺利地为患者切除了这个肿瘤,一周后就康复出院,总费用只花了6万西非法郎(相当人民币1000多元)。”
此后,教育部长“信西不信中”的观念开始转变,中国医疗队医生的精湛医术也在当地慢慢传开。“我记得1992年离开尼日尔准备启程回国的时候,当地接受治疗的病人跪在医院的走廊里,双手合十,他们嘴里不住地说着‘上帝保佑你平安地回到祖国母亲的身边’,当时好多病人也期待着我们能尽快返回到尼日尔,能继续为他们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传播医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12年的援非历程中,除了照顾病人,乔世辉还肩负着培养当地医院人才的责任。
为方便津德尔当地患者看病,乔世辉先后帮助津德尔医院建立了心电图室和胃镜室,为当地医院填补了这两项技术含量极高的诊断手段的空白。在工作之余,他还为当地医院培养了一名心电图室医生和一名胃镜室医生。“希望中国从医的年轻人能多去非洲看一看,那里对于医生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掌握综合能力的内科医生,非洲的医疗水准还十分有限,有些护士甚至不会给医疗器械消毒,这种意识的培养过程是十分漫长的,需要花费时间和耐心。”
2006年4月25日,时任国家主席的***在摩洛哥会见中国援摩医疗队员时表示,“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是中非开展时间最长、涉及国家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项目。”
2012年12月21日,乔世辉获得了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非友好贡献奖”,受到了隆重表彰。他是10名获奖人员中唯一一名全国卫生系统的代表。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