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北京市医药分开试点在北京友谊医院正式启动。零时起,友谊医院启用新的药价体系,所有药品价格取消15%的加成。同时,患者看病不再需要缴纳挂号费和诊疗费,而是按照医生职级支付医事服务费。
到医院看病,不少人有这样的感受,某些医生,总是短短几分钟就打发一个病人,开的药物时常是又新又贵又多。在患者眼里,这种服务显得非常不专业。
要知道,这是一个信息发达和服务开放的社会,人们的见识也因此在水涨船高。一个医生、哪怕是顶着再“大牌”头衔的医生,如果对待患者总是接诊马虎,草草问几句,连基本的查体都没有,已经很难逃过越来越多来源于患方的“火眼金睛”。再拿开药来说,如果医生不根据病情,把一大堆贵药推销给患者,时间长了,通过比较不同医院及医生就诊提供的专业意见,这种“营销”手段很容易被识破。你为什么给我开那么多不需要的贵药?不少患者已经逐渐开始学会质疑医生。更为重要的是,在人们眼里,医生的专业形象将为之大打折扣,甚至因此失去对医生的信任。
客观地说,大多数医生都想做好医生,给患者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但究竟难在哪里呢?一个答案是,因为长期以来,畸形和落后的医疗经济模式——以药补医绑架了人们的这种美好期望。
当医药不分、医药一家、医药结成统一利益联盟,医院成为被药物经济绑架的牺牲品。医生作为第一线的服务者,很难做到不深受其影响。
看看吧,药商们的金元炮弹在诱惑他们,医院转嫁下来的经济压力同样压得医生们喘不过气。在这些复杂错综的背景作用下,才会出现这种社会怪现象:尽管大多数医生在医疗技术上很专业,但提供的医疗服务却并不专业,无论是态度上还是医疗理念上,乱开药只是一种症状。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医药分开的出现是一种对这种经济格局的调整。通过调整提高医生服务价格,把医院的受益从原来依靠药品转向依靠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和能力,以及对药物利润的切断,来实现医疗服务本质的回归。过去是医生不值钱,药物比服务更重要,甚至可以“俘虏”医生。现在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回归到一个常识:药物只不过是为医生服务的工具,是医生很值钱,而不是药物。人们到医院就医,并不是因为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药物,而是因为医生能够提供很专业的医疗服务,增进健康与挽救生命。
在国际上,医药分开能够让医生更专业早成为一种共识。在很多国家,**会想尽办法,来实现这种医疗格局。比如,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减少采购中的腐败。又比如,通过在补医与反腐上持续发力,以及更为积极有力的财政政策来实现目的。
综合这些因素,北京此次进行医药分开试点是一种进步,值得肯定与支持。但就像很多刚起步的改革一样,总是存在一些不足,改革的步子迈得也没有很多人期望的那样大。但我们应该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愿意沿袭着这种方向继续前进与改进,积累足够多的经验与民意支持,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将来一定可以实现医药分开,从根本上结束以药补医的混乱局面,让公众从改革中受益。
医师节本身是好的,希望不要成为形式,更成为医生的一种负担,各地医院为了迎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