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心脏病发作在睡眠时,剧烈的胸疼足以把人从沉睡中痛醒。如有上述状况发生,立刻口含两颗阿司匹林让它化开,然后喝一点水吞下。接着立刻联络急救中心。坐在椅子或者沙发上静候援助┅ 千万别躺下!心脏科医师强调,如果每个看到这条微博的人,能够转发10份给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条命将会被救回来┅
真相:这是在近日被转发了上万次的、关于心脏病患者急救的微博。发布信息的人可能也是出于良好的意愿,但很遗憾,这条微博中混杂了某些不准确的信息,反倒有可能给真正的病患造成伤害,需要澄清一下。
阿司匹林在心脏病领域的应用
阿斯匹林是一款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牌药物了。一个世纪以来,虽然新药物层出不穷,但阿斯匹林的地位却始终屹立不倒。起初它作为解热、镇痛、抗炎药物被广泛 使用,后来又发现小剂量阿斯匹林具有抗血小板的功效,于是人们又将它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去年又有研究称服用阿斯匹林能够显著降低某些癌症患者的 死亡率,看来阿斯匹林的神奇还远远没有结束。然而神奇归神奇,药物的具体使用还是要遵循严格的章法,紧急情况下更应如此。
“心脏病”是一个颇为笼统的名称。微博中提到的心脏病,应该指的是以胸痛为典型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冠心病又包含若干分型,其中后果最严重的当属急性心肌梗死,它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冠心病患者出现急性胸痛是紧急情况,需要准确而及时的处置。在联系到急救部门之前,家庭自救尤为重要。
心肌梗死实际上是心脏的营养血管被血栓等阻塞,心肌长时间缺乏足够的血氧**导致的缺血坏死。阿斯匹林已被证实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并被认为能在血栓形成早期抑制血栓进展。在欧美国家进行的随机对照实验显示,阿斯匹林可有效降低首次心梗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在心梗发作的早期使用阿斯匹林能够降低总体死亡率。因此,在怀疑心肌梗死且没有药物禁忌的情况下早期使用阿斯匹林无疑是有益的。在急诊室,心血管医生也通常会给患者服用阿斯匹林,甚至将阿斯匹林与其他抗凝药物合用。不过在此需要指出两点:第一,要注意阿斯匹林的剂量。我们通常用作解热抗炎的阿斯匹林剂量(每日900毫克以上)要远远大于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日常剂量(每日100mg),在服药时要看清药物规格和用途,勿慌乱中误服。一般来说 急性心梗早期建议嚼服的剂量为300mg,而不是简单的服下“两粒” ;第二,要注意阿斯匹林的种类。由于乙酰水杨酸对胃粘膜有**,因此有些制药厂家将阿斯匹林制成肠溶片以减少不适,不过这无疑会延长药物的吸收时间。微博中说将阿斯匹林含服送下是不确切的,最好的办法应为 嚼碎服用 ,以求最短时间促进药物吸收。
出现胸痛该怎么办?
冠心病带来的胸痛(也就是心绞痛)通常被描述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后发作,停止活动后几分钟内缓解。这是由于罹患冠脉疾患的心脏氧供和氧耗往往处于脆弱的平衡状态中,一旦机体耗氧量增大,心肌就会处于相对缺血的状态从而引发疼痛。所以很多冠心病老患者对自己的活动耐量比较有经验,生活中比较注意,也就能长期避免心绞痛发作。不过并非所有的胸痛表现都如此典型,很多时候致命的症状往往只是胸闷、胸口压迫感,且发病较为缓慢。遇有此类症状发作,最重要的事情应当是呼叫急救,以迅速转运到有心血管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为先。血栓一旦形成,药物溶栓和导管介入治疗是有时间窗限制的,切勿麻痹大意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而熟睡中发作的心绞痛往往意味着心肌缺氧更严重,更易进展为心肌梗死。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在症状发作时减少氧耗量,增加心肌血液**同等重要。对家庭救治来说,备有吸氧设备(如氧气包等)是很有必要的。 硝酸酯类药物(以硝酸甘油为代表)具有扩张冠脉血管的作用,应是冠心病患者家中最重要的应急药物。 一旦胸痛发作,吸氧的同时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五分钟一次,可重复3次,直到急救医生到来。在此期间患者应当保持静息状态,微博中称“千万不可躺下”也不够准确:其实如果冠心病不伴有心力衰竭,平卧也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如果发作时伴有呕吐等情况,半卧位有助于防止误吸,也是可以采取的**。
对于那些并不清楚是否患有冠心病、家中也没有相应药物的患者,遇到剧烈胸痛又该如何处理呢?首先大家要认识到,有几种胸痛是非常严重的情况,必须得到迅速救治。除了心肌梗死外,气胸、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都是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急症,对于此前没有经历的患者,很难区分这些胸痛之间的差别,安全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立即送医。家中有血压计的话,可以先自行测量血压和计数心律,以便及时向急救医生提供必要的病情资料以节省时间。 切勿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自行服药或饮食,包括阿斯匹林。
结论: 这条流言实际上是一条混杂着不准确信息的医疗建议。对于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来说,急性胸痛时首先应含服硝酸甘油并及早呼叫急救医生;没有禁忌的情况下可以嚼服阿斯匹林。首次发作的剧烈胸痛应立即送医,并避免服用任何药物。
近期,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事宜的科学声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