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2014)公布的一项随访7年的大规模随机研究显示,若轻度心衰患者同时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及其他起搏治疗适应征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为其带来生存获益。
MADIT-CRT研究显示,与仅接受除颤器治疗的LBBB患者相比,接受CRT+除颤器(CRT-D)治疗的患者7年期的非致死性心衰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下降多达55%.复合型终点事件的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
然而,据主要研究者、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Ilan Goldenberg医生及其团队称,对于非LBBB患者而言,CRT并未带来上述获益。事实上,带来的可能是害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有所提高。“鉴于研究结果仅接受了多因素变量处理,导致其对协变量选择较为敏感,故研究结果应被谨慎解读。”
该研究在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发布;研究同期发布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终有定论
虽然研究中非LBBB患者未得到更好的预后,但其他与会者从中获得了意味强烈的信息。梅奥诊所的Allan S Jaffe医生指出,长期随访是研究亚组情况的理想手段,因为在初步分析中,由于亚组人数及终点事件太少,以至于难以得到可靠的结论。尽管人们在多年之前即发现CRT对LBBB的特殊治疗效果,并将其写入指南,有人认为,非LBBB患者同样可以从该治疗方式中获益。“我认为,这项长期随访研究已经给出了定论。至少现在看来,LBBB患者才是CRT的适应征。”
瑟达斯-西奈医疗中心的Prediman K Shah医生对Jaffe医生的观点表示赞同:“我认为该研究具有前瞻性:将CRT用于LBBB患者固然重要,避免将CRT用于非LBBB患者同样值得重视,因为结局可能为此变坏。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信息。”
指南仍为CRT治疗非LBBB患者存留了空间,Shah医生认为,这种状况需要改变,针对这一治疗决策的警告应有所加强。
研究结果
2009年,Heartwire报道了该项研究的初步分析结果:CRT与包括患者2.5年内全因死亡及心衰在内的主要终点事件34%的降低幅度相关。据后来发布的分析结果显示,CRT可减少41%的心衰事件风险,而LBBB患者受益最为明显。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者随机选取了1820例患者,包括MADIT-CRT中存活的1691例患者,其中位随访时长为2.3年;854例来自其他注册登记机构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长为5.6年。研究者追踪了这些受试者的转归。
第7年的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CRT-D组患者死亡比例18%,而仅接受除颤器的患者死亡比例为29%.多因素变量统计显示,无论是复合型终点事件还是其中的个体事件,CRT-D组均有显著改善,p<0.001.
意向性分析:MADIT-CRT中LBBB患者的7年期转归校正风险比及95%置信区间:
校正变量:入组年龄、血清肌酐值、入组时吸烟情况、糖尿病、心脏病病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体表面积、基线QRS间期、入组前3个月NYHA心衰分级
校正分析显示,对于非LBBB患者而言,CRT-D并未带来终点事件的改善,而全因死亡率的升高(HR 1.57,CI 1.03–2.39; p=0.04)提示其可能具有潜在害处。
美国西北大学的Goldberger博士在随刊社论中指出,针对LBBB患者,“我们发现,在41%的死亡率下降幅度中,CRT所贡献的达到11个百分点,这是在我们将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这些已证实可提高存活率的药物作用考虑在内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
“同样重要的是,研究显示非LBBB宽QRS波群患者并不能从CRT获得疗效,甚至可能受害。”
近期,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事宜的科学声明,...[详细]
糖尿病与冠心病互为高危因素。当糖尿病与冠心病并存时,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