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针灸价格该苏醒了
2017-04-01 19:03
阅读:1191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针灸可以算是外国人眼中最牛的中国国际品牌之一。但是,相比于民营医院针灸费一次100元,某些特色针法高达上千元,公立医院却成了针灸“价格洼地”。
针灸可以算是外国人眼中最牛的中国国际品牌之一。但是,相比于民营医院针灸费一次100元,某些特色针法高达上千元,公立医院却成了针灸“价格洼地”。
在北京一家公立医院做针灸,除了传统**外,医生可能还加上了电针和理疗。传统**无论扎多少针,一次收费只有4元,而电针和理疗一次收费为10元。两者并用,还比不上一次理发费。
针灸一次4元,这是北京市1999年制定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从今年4月8日起,北京针灸服务价格从每次4元调整为26元,但依然仅为**。
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要求“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不少省市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后,**价格依然超低。
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实行价格双轨制:公立医院执行的是**指导价,民营医院执行的是市场调节价。结果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针灸价格与医疗服务项目的难度相关。《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为所有项目规定了技术难度系数和风险系数。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介绍,针灸取穴需要深厚的理论与技术功底。但在《规范》中,中医66%的项目风险系数为0—39,西医63%的项目风险系数为40—79。中医项目难度和风险系数低,会影响对中医项目价格的制定。
根据对全国18个省347家不同级别公立中医医院的调查发现,《规范》所列的全部中医医疗服务项目,49%的被调查地区未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未纳入项目多以推拿类、针灸类项目为主;即便纳入医保的项目,还规定了不少限制支付条件,让服务项目变得残缺不全。
**是一门技术活,奥妙无穷。同样的毫针,同样的穴位,不同的医生扎,效果不一样。有的医生久扎不好,有的医生一针见效,差别就在于手法高低。**手法关键在于“力”的运用,将点穴、押指、穿皮、送针等动作糅合在一起,“力贯针中,力在针前,针随力入”,医生手指一用力,整个针就成为力的载体。可见,中医**的技术含量很高,不下真功夫,很难有疗效。但是,尽管**的核心在于手法,价格却体现在电针等辅助器具上。
针灸服务价格低廉是一把“双刃剑”,在减轻患者看病负担的同时,也影响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针灸科在各医院都是成本低、占地多、受益低的科室,每接诊1名仅用针灸治疗的患者,医院都要倒贴钱。因此,针灸科不受医院待见,也不受中医毕业生待见。年轻人看到针灸医生的待遇低,不愿从事相关工作,不少人弃针从药。业内人士评价针灸界的现状是:机构萎缩,人才外流,病种缩小,效益滑坡。
针灸专家王雪苔、贺普仁、程莘农、郭诚杰和张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王雪苔、程莘农、贺普仁已经去世,针灸技法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据统计,中医从业人员是西医的1/10,针灸从业人员是中医人员的1/10,只有5万人左右。
世界针灸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认为,针灸人才队伍面临断层之忧,应当重点培养专业技师。以前我国侧重于培养针灸医师,而不重视培养针灸技师。中医针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放低“门槛”,加大针灸技师的教育和培养,适应日益增长的临床需要。
价格是一支灵敏的“指挥棒”,直接影响着医疗行为。技术劳动价值得不到合理回报,医生就会“堤内损失堤外补”,通过提高物的价值来弥补人的价值。以**为例,目前的医疗服务定价不是在鼓励医生提高技法,而是鼓励医生多用辅助器具。长此以往,很多中医绝技将濒临失传。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应坚持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的原则,让**和市场各归其位,在“放”与“管”之间寻找平衡,确保医务人员受鼓舞、广大患者得实惠。
中医针灸是中国的一张“名片”。让针灸价格回归本位,关系中医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百姓的切身利益。愿“沉睡”的针灸价格早日苏醒!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