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编者按:本文根郎景和院士6月21日在第三届东方 麻醉与围术期大会上关于哲学与医学、医生修养与现代人文的演讲整理而成。
哲学始源于医学,医学最终要归隐于哲学。医学发展迅速,最终要走到哪里去,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郎院士在第三届东方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大会上关于哲学与医学,医生修养与现代人文的演讲。
医学是科学、哲学与宗教结合
生命死亡/生命表达既是生物学的,也是科学的,哲学的,甚至是宗教的。医学应该从终极关怀这个角度去了解一种病,了解一个病人,从这个层面上去体现一个人善良的本质。
宗教的基础是人的信赖(信仰)。那种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是有偏颇的。我认为,宗教实际上是一群人终极关怀所编制而成的一种思想逻辑和生活模式,宗教是一种生活模式和一种生活轨迹,是信仰,信赖、信奉和信任。
以前,我们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包括阳光、雨露,空气、水、日月星辰并不了解,于是我们就相当自然地认为它们有某种超人的力量,实则不然,那个超人的力量既不是神,也不是上帝,而其实是自然规律。只是我们对它不认识而已。
有一本书,叫《人的宗教》,它讲了6种宗教,包括中国的儒家和道教思想,它在书中提到:有一种力量,无限无量,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却知道它的来源,不是神,而是自然,是自然的力量,是道。这是专门讲宗教非常客观的说法,道正心正,道正路正。
所以,科学、哲学、宗教和医学实际上是结合在一起的。知名哲学家冯友兰说过,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是哲学的。一旦是哲学的,他就有了宗教的洪福。
因此,医学则是可以把科学、宗教和哲学调和起来的综合事业。大家都知道徐志摩,他的一生是爱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爱是他的上帝。既然爱是上帝,那么我们作为医生,何尝不应该把爱作为一种宗教去认识呢?果真如此,我们就能共品智慧传统所广施的一种喜悦。
所以,医学可能是把科学、哲学、宗教结合起来的中心立足点。归根结底,医学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
伤与痛的认识与医患关系
几乎是每个医生都必须解决伤和痛。我们应该要让公众知道,伤和痛是一辈子要经历的事情, 疼痛是必要的,是常态的。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识伤和痛,如果没有伤痛,我们则无法感觉到事物和生活。正如一条船,在江河湖泊里航行,如果没有一点重量,这个船一定是行不稳的,一定要在船底上装上沙子。所以从哲学来讲,痛苦是一种智慧;从法律上讲,痛苦是一种回报;宗教上来说,伤痛是一种救赎;从医学上说,痛苦则是不幸和伤病的预告。
麻醉学就是要解决“痛”的问题。痛,其实也是一种必要,如果一点痛都没有,那 阑尾炎发作起来你都不知道。无痛,就没有任何一种反应,没有任何一种预防。包括我们生来的痛,都可能变为痛苦,所以我们应该把痛作为一种正能量来对待。
医生和患者对痛的理解各不相同,医生是从医学的角度,按照医学规律去审视病情及决定处理,而患者则按照自身体验看待功能障碍或者问题。医生在习医以及行医过程中,实际是对另一个生命的悉心体察和感情交流,如果没有这些,那么知识的价值几乎等于零。所以说,了解病人是什么人比了解他生什么病更重要!
医生和病人的价值观不同。对于治疗,医生更想减少复发和进展这是相对而言的,而病人,则更想减少副作用和痛苦而往往是绝对的。其实医生与病人的目标是相同的,医患关系不好,主要是期望落差,信任危机。我们认为,医患关系总归会好起来。一定会出现和谐的职业环境,洽当的社会共识,实在的激励政策的局面。
医生拍打初生婴儿**被诉的漫画故事,在当今居然成为一个事实,这从侧面也真实反映了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因此,我们拿什么来拯救脆弱的医患关系?用什么解开医患关系这个结呢?当然有各种方法,比如医疗改革,降低价格,方便公众,提高技术,改善服务,加强保护,医疗观念,加强人文教育等,这些都很重要,不过我认为,如果不从原本的角度出发,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对医,对病,对痛,对生,对死的这些看法,医患关系还是一个难以解开的结。
医患关系应该是一个活结,通过了解、谅解、理解,是可以解开的。包括让病人了解医疗、医学、医生;让医生了解病人的焦虑和无助。
因此,作为医生要永远走到病人床边去,单纯靠实验报告是很危险的。应该始终把临床实践放在第一位,把对病人的关爱放在第一位,这是永远不脱离病人的好做法。
哲学源于医学,医学归隐于哲学,很多古代的哲学家都是医生。因为医学涉及到人,又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哲学是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的学科。古代有很多哲学家,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的很多问题,都是让我们来思考医学的来源。包括最早的巫术,以及希波克拉底誓言。其中,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一句话,药治不好的要用铁,铁治不好的要用火。这实际是一种哲学的力量,大自然就是医生,大自然会自己找到办法。包括中国的阴阳学说。
当我们重新回顾100年前伟大的威廉▪奥斯勒的箴言时,他所指陈出的医学实践的弊端仍历历在目: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纵观当今,这三道难题不是解决了,而是愈演愈烈,至今依然困惑着我们现代医学及医疗的发展与改变。这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比如科学技术的“去人性化”;临床医生心智的“板结”和“沙漠化”,我们可能蜕变成匠人和控制仪器及操作数字报告的纯科学家。这可能对医生来说都是危险的事情。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的弊端包括以下几点:
1.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认识,分科过细,有助于深入,但也易造成分离。高效的现代检查技术和技术流程,会导致辩证统一的缺失,活生生的人作为整体,可能被分割成流水线上的一个部件。2.医疗技术设备可能成为医生和病人的障碍,单纯地或仅仅以检验报告做诊治。在此向大家推荐两本书,《人类身体史和现代性》以及《颠覆医学》。现代医学本身,愈来愈远离人性化,与人文本性相去甚远,长此以往,可能会颠覆医学。
易经的古代智慧,数字的现代发挥
现在让我们回到易经本身,易经实际上给我们一个思想方法的训练,易经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深刻表达了东方文化对宇宙变化的认识论和方**,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典藏。易经是六经之首,在易经里,已经对医学,特别是中医基础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描述,包括对疼痛、养生、治疗、针石之术等。易经里有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叫事事皆数。正如今天我来讲课的时间是三刻钟,这就是一个限定与规范,这就是数;而在医学中,更离不开数,发病率、治愈率、复发率、死亡率、LMP、BMI、EFI、PAINSCORE分类等。数就是把事情给定下来,数就是吉凶祸福。
再比如我国的《黄帝内经》关于女子的数。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这些都是一些数。
易者,数也。数字医学是应用数字化技术,解释医学现象,解决医学问题,探讨医学机制,提供医疗诊治水平。是信息科学、计算技术、网络技术的综合、使临床工作更加个体化、精确化、微创化、远程化。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到1.8ZB,也出现了很多的大数据的东西,包括大数据的《红楼菜谱》,大数据的《新本草纲目》,以及机器和脑的连接等,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
易经对于现代科学性发现,新发明既不是检出几条例证,炫耀祖宗,也不是盲目崇拜西方,妄自菲薄,易经的力量在于积极分析现代科学理论,深刻挖掘中华易学精髓,做到:有所领悟,有所创获。同时,提示人生的正途在于:培养德行,启迪智慧,增强能力。
思想的修炼升华,人文的维系提高
最后,优秀的医生要做到科学与人文交融,就要做到: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
医生要有很好的人文修养,就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处理与病人的关系,医生的品格、作风,不仅是技术能力,还有人格魅力。所以,建议医生应该去学点文学,学点艺术,学点哲学充实自己,丰满自己。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医疗求善,**是做人的追求,更是一个医生的义务。另外,做医生要有仁性、悟性、理性、灵性;做医生应该还要有:乐趣、兴趣、情趣;做医生更要敬畏生命,敬畏病人,敬畏医学,敬畏自然。
来源:爱心网 作者 郎景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