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作为COX的抑制剂,它被广泛运用于感冒、头痛以及关节痛等疾病的治疗,此外,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以,它还是预防或者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首选药物。随着阿司匹林使用范围的增加,临床上关于阿司匹林所导致的药物损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一、关键词:临床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中较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以及水杨酸反应、瑞氏综合征、肝损伤等。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导致的胃肠道反应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以胃肠道紊乱为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恶心等不适,继续用药会发展到第2阶段,以胃出血、胃溃疡为主。过敏反应:以血管神经水肿、过敏性皮疹以及过敏性休克为主,还可继发呼吸困难、结膜充血等不适。水杨酸反应:表现为出汗、嗜睡、视力减退以及头痛等慢性中毒反应,用量过大时易出现耳聋。瑞氏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儿童,表现为剧烈头痛、高热。肝损伤:在用药几个月后发生,表现为右上腹不适、腹部触痛。
二、关键词:禁忌或者慎用人群
阿司匹林的禁忌或者慎用人群大部分与它所导致的药物损害有关,1、针对胃肠道反应,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人群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出现胃肠道出血;2、针对过敏反应,患有哮喘的人群需避免使用,以免出现哮喘大发作。3、针对肝损伤,肝脏功能不全的人群需谨慎使用。4、针对瑞氏综合征,需要儿童谨慎使用。另外,患有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的人群也需禁用或者慎用阿司匹林。此外,针对手术前1个星期、怀孕等特殊情况,也需禁用阿司匹林一段时间,以免发生出血危险。
三、关键词:使用剂量、周期
阿司匹林的药物损害与使用剂量、周期有关,研究表明剂量越大、周期越长,药物损害的发生概率以及程度便会越高。胡云年在研究中指出阿司匹林发挥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的最小剂量为5mg,当使用剂量大于100mg时,它的抗血栓作用将会发挥到最大,而当使用剂量大于325mg时,患者发生出血危险的概率将会加大,所以,赵婷、赵鸿昆等人在研究中指出:一般情况下阿司匹林单日的使用剂量范围为50mg到100mg,当然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增大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例如处于病情急性期的脑缺血病患者、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可将使用剂量调整为150mg/d到300mg/d。此外,李朝阳、李林春等人在研究中指出:老年冠心病患者每隔一日使用阿司匹林150mg、100mg的疗效和每天使用100mg、75mg的疗效相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使用周期方面,推荐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间歇使用它,梁承武等人在研究中指出阿司匹林使用8周后停药1周,在减小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还能减小脑卒中的再发率。
四、关键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其他措施
减少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发生的其他措施还包括用药前问诊、注意配伍禁忌、用药时机等,用药前问诊:主要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以及最近是否存在某些特殊情况,例如是否怀孕、近期是否要做手术等。注意配伍禁忌:阿司匹林与吲哚美辛、胰岛素、尿液碱化药物以及呋塞米、甲氨蝶呤等存在配伍禁忌,阿司匹林与它们联用时需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用药时机:赵鸿昆、李朝阳等人指出阿司匹林宜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可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五、关键词:临床处置
使用阿司匹林发生药物损害后,危害较轻微的可以暂时不用停药,但要注意观察后续情况,危害较重者或不能耐受者,需要第一时间停药并对症处理,如果阿司匹林是胃肠道给药,还要阻止它在胃肠道的吸收,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剂、洗胃以及吐根糖浆催吐,三种方法首推活性炭吸附剂。
参考文献
【1】苏园祎.探讨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J].北方药学,2020,17(11):174-175.
【2】白善姬.浅析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5):93.
【3】赵婷,赵鸿昆,李朝阳,李林春,梁承武.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136例病例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35(02):84-87.
【4】胡云年.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S1):66-67.
【5】贾卫萍.谈规范应用阿司匹林[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144-145.
【6】俞萍.135例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业,2008,17(24):53-54.
【7】张国会.阿司匹林中毒最佳处置方法——给予活性炭[J].国外医学情报,199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