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元炎之鉴别诊断

内科神经内科2020-10-09 09:10  浏览 :22726
导读前庭神经元炎是临床眩晕常见的原因之一,而眩晕可见于许多疾病,所以前庭神经元炎需要与脑血管病、脑干脑炎、梅尼埃病、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偏头痛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鉴别。

前庭神经元炎是临床眩晕常见的原因之一,起病急,好发于20岁~60岁的成年人,平均起病年龄39岁,男女之间无明显性别差异。起病前常有受凉感冒病史或合并有感染性疾病。冬、春季节好发。主要临床症状为突发眩晕,症状常见于晚上睡醒时,通常发作前无任何征兆,多为摇摆不稳感,偶有旋转性眩晕,当头部或身体转动时眩晕加重。常伴有恶心,呕吐,无听力受损及其他脑神经受损表现。疾病初期症状较为严重,恢复期主要以轻度或逐渐缓解的眩晕,或是不稳感为主,通常持续数天或数周。整个病程平均6周,也可持续9周甚至更长。可在数个月中反复发作,但每次发作程度都比前一次程度会减轻。




前庭神经元炎诊断要点:

1.发病前有明确的感染史。

大多病前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或泌尿道感染病史,多为腮腺炎、麻疹及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2.突然发作的、剧烈的旋转性眩晕,可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临床表现已眩晕为主,头部转动时眩晕加剧,眩晕于数小时至数日达到高峰,后渐减轻。多无耳鸣、耳聋,也有报道约30%病例有耳蜗症状;严重者有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3.水平旋转性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健侧。

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或眼震电图等观察到是否有眼震,眼震的特点等。

4.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这个是和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要点之一,此病患者不会出现中枢性面瘫、面部感觉异常、偏侧肢体无力麻木以及病理反射。如果有病理反射、交叉性瘫痪等体征,考虑为中枢病变导致的眩晕。

5.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双温试验显示患侧水平半规管功能低下或丧失,单侧发病者优势偏向于健侧。单纯前庭下神经受累者,双温试验检查可能正常。VEMP检查可有异常。

6.平衡障碍。

表现为走路不稳,甚至不能***行走。Romberg试验身体向患侧倾倒。

7.外耳道及鼓膜检查。

前庭神经元炎患者外耳道以及鼓膜检查是正常的。如果外耳道有疱疹、流脓等,要考虑外耳道感染性疾病、中耳炎等。

8.纯音测听。

正常,听力测试下降的要和梅尼埃病等相鉴别。

9.颞骨CT检查。

正常,主要是排除局部的骨折、外伤、肿瘤等疾病。

眩晕可见于许多疾病,所以前庭神经元炎仍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脑血管病:主要是后循环的缺血和出血性疾病。老年人较常见,特别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突发的眩晕是最常见的症状,但通常伴随有其他的脑干症状和体征,比如复视、吞咽困难、偏瘫、交叉性感觉异常等。极少部分患者眩晕可能是唯一临床表现。头颅CT、MRI可帮助鉴别诊断,尤其是头颅磁共振DWI成像以及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头颅CTA等检查可以明确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2.脑干脑炎:有前驱感染史,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除眩晕之外,多伴有脑干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一般眩晕、恶心等症状较前庭神经元炎轻,脑脊液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可以明确诊断。

3.梅尼埃病:多为反复发作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发作突然,发作时间短,一般几小时即消失,伴有耳鸣或听力减退,恶心呕吐,发作频繁,早期前庭功能检查正常,多次发作后则减退。早期低频听力下降,晚期可全频率下降。随发作次数的增多,听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4.迷路炎:迷路炎亦称内耳炎,按感染途径分为耳源性及非耳源性两种。耳源性迷路炎是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细菌毒素经圆窗、前庭窗、鼓岬直接侵犯内耳,胆脂瘤侵蚀骨迷路及黏骨膜形成迷路瘘管而侵及内耳;橙骨底板手术或内耳开窗术不慎时亦可引起内耳感染,外伤后继发感染亦可延伸至迷路。非耳源性迷路炎又可分细菌性及病毒性两种迷路炎,前者为细菌经蛛网膜下隙感染外淋巴液而引起化脓性迷路炎;而后者为病毒经血行感染侵入迷路,常见病毒为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及风疹病毒。耳科检查可见外耳道及中耳有脓性分泌物,鼓膜穿孔等可以同前庭神经元炎相鉴别。

5.听神经瘤:起病缓慢,多发于30岁~60岁成年人,女性较多,男女之比为2∶3,多为单侧,偶有双侧者。听神经瘤的症状与其所在部位及发展方向有关,肿瘤生长缓慢,可逐渐压迫邻近结构出现相关症状。肿瘤小,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初发于内耳道的听神经瘤,首先压迫前庭蜗神经的前庭支及耳蜗支而出现前庭及耳蜗症状,眩晕很少为旋转性,最常见为**改变诱发的短暂轻度眩晕或头晕。随着肿瘤的长大可出现其他脑神经及小脑等症状,如面瘫、面部麻木、恶心、耳聋等。头颅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6.耳毒性药物使用:引起耳蜗神经损害的药物较多,常见者有奎宁、水杨酸盐类、磺胺类、硫酸链霉素及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抗痫药、安眠药、镇静药如氯氮平、苯**以及味塞米、含砷制剂等。其中以新霉素毒性损害最为严重,而链霉素引起者最为常见。各种药物对于耳蜗神经的损害部位不尽相同,有偏重于耳蜗,有偏重于前庭,或两者兼有之。例如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主要影响前庭,而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则主要影响耳蜗,其中又以新霉素影响耳蜗为最。奎宁中毒常发生于治疗疟疾或引产时服用过量。孕妇服用后不仅对自身且可引起胎儿的耳蜗中毒。水杨酸类药物引起耳聋者并不多见,仅限于对该药敏感者或服用过量时可以发生,其主要病变为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听力损失较轻,恢复较易,但往往伴有严重耳鸣。磺胺类药物为耳蜗神经中毒的较常见原因,常为短时期的听觉障碍和耳鸣,若同时出现前庭症状者,则听觉障碍难以恢复。药物中毒性耳聋,其听力障碍常为双侧感音性听力减退。症状初起时常有耳鸣,如能及时停药,病情可能停止发展。已有听力减退者,亦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亦有少数患者虽经停药,听力仍继续减退,例如新霉素中毒即如此。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苯妥英钠、链霉素等可影响前庭神经引起眩晕,详细的药物使用史可帮助排除诊断。

7.多发性硬化:年轻女性患者中需要注意鉴别。但多发性硬化较少导致单纯性眩晕,特点是空间和时间的多发性病灶和症状,头颅磁共振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8.偏头痛性眩晕:见于前庭偏头痛患者,容易反复发作,发作或波动性眩晕,运动幻觉或运动敏感,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常见,既往有偏头痛病史,发作眩晕时多伴有偏头痛,并有畏光、怕声。大多在休息后可以改善。不伴有耳聋和听力下降。根据病史可以同前庭神经元炎鉴别。

9.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名耳石症,主要表现为头位变化所诱发的、持续短于30秒的短暂剧烈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眩晕发作中无耳鸣、耳聋现象,已有的耳蜗症状亦不加重。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无头痛,亦无其他神经受损体征。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平均为50岁。诱发试验等可以明确诊断,耳石复位治疗改善可以支持诊断。

参考文献

[1]张素珍,吴子明.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第五版.可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八年制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吕传真,周良辅.实用神经病学[M].第四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李林林 内科-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病例25 文章2 音频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