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探讨
内科心血管内科2018-08-15 16:35 浏览 :3182
导读静脉血栓栓塞(VTE)性疾病是一种复杂的血管疾病,Virchow首先提出了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血管壁损伤。
静脉血栓栓塞(VTE)性疾病是一种复杂的血管疾病,Virchow首先提出了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血管壁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脑卒中后急性肺栓塞的常见病因,特别是下肢DVT,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肢体运动障碍、脱水治疗等原因,引起静脉血流滞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国外有研究报道卒中患者DVT发病率约为30%~40%。卒中后伴发深静脉血栓为何应当得到重视,也是应为DVT患者易形成肺栓塞(PE),PE是导致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故防止脑卒中患者DVT的发生,能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改善病人的预后。如在美国,每年漏诊的VTE多达26万例,因而造成每年约5万人死于急性肺栓塞,其原因是与突然发生急性肺栓塞、未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有关。
通常患者发生DVT时,往往有一个以上的因素参与了血栓的形成,危险因素的累积可增加血栓发生的可能性。长期卧床、肥胖、外科手术、创伤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均为发生血栓的诱发因素。脑卒中后伴有意识障碍、失语、瘫痪和长期卧床,合并糖尿病、房颤等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流缓慢而容易导致DVT的发生。
图片来源:123RF
1.中医认识: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将该病明确命名为“股肿”。中风发病之初,邪气鸱张,风阳痰火炽盛,气血上郁,以标实为主;继之正气渐虚,鼓动无力,血液运行不畅,瘀血乃成。加之中焦运化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停聚,郁而化热,湿热下注,瘀阻脉络而成本病。
2.检查监测:
DVT的诊断检查方法的灵敏度与血栓所在部位有关。位于静脉和髂静脉之间的血栓容易被探测到,而在髂静脉以上和位于腓肠肌内的血栓仍较难诊断。目前检查DVT的常用方法有:下肢静脉造(CV)、多普勒超声检查(DUS)、静脉电阻抗图像法(IPG)和下肢静脉核素造影等,当今CV仍是诊断DVT的金标准。而DUS对探测大静脉、尤其是股静脉中的DVT尤为有用。测定D-二聚体为一项有前途的检查方法,有下肢DVT的患者D-二聚体数值均大于0.5微克/ml,定期检测D-二聚体数值,若大于0.5微克/ml时应注意下肢DVT的发生。因此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定期检测D-二聚体数值,对并发下肢DVT的判断及早期治疗,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3.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种类繁多,例如,静脉注射灯盏花素,桃红四物汤配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熏蒸疗法,空气压力疗法,早期穿弹力袜、穴位**、穴位灸疗等等方法不慎枚举。
4.讨论:
于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无症状的下肢DVT发生率高达50%,多为膝下DVT,由于栓子较小,且容易自动溶解消散,大部分被临床漏诊。一旦发现DVT,临床基本治疗原则宜活血化瘀通络。临床实验研究表明活血化瘀通络药物具有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从而起到软坚化瘀、清热解毒和通脉消肿的作用。因此无论中风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何种证型,都可用活血化瘀通络方法。
参考文献:
[1]传强,郎森阳,吴卫平编著,脑血管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第一版,46
[2]罗小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指南的解析[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3(1):1-2
[3]蒋柳结.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J].右江医学,2002,30(3):181.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