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新利18手机|病例

搜索

首页 18luck西部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新利网官方网站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临床用药> 枯木逢春的多粘菌素

枯木逢春的多粘菌素

2021-09-01 03:00 阅读:22307 来源:医学用药参考 作者:医****考 责任编辑:医学用药参考
[导读]近年随着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生率的不断上升,过去因为毒性大而被摒弃的多黏菌素又重新回到临床上使用,如今他又有哪些应用了呢?
多黏菌素(又称黏菌素)类抗生素是从多黏芽孢杆菌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一类多肽类抗生素,有多黏菌素A、B、C、D、E、5种,目前在临床应用有多黏菌素B和E的硫酸盐和甲磺酸盐(CMS)。由于多黏菌素肾毒性大,应用非常少,但近年来,随着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生率的不断上升,由于多黏菌素对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有着良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应用开始逐渐增多。



多粘菌素的药理学


(一)、抗菌机制

目前认为多黏菌素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发挥抗菌作用:

1、黏菌素分子中的聚阳离子环与革兰阴性杆菌细胞膜上的磷酸基结合,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嘌呤、嘧啶等小分子物质外漏,细菌膨胀、溶解死亡;

2、可经囊泡接触途径,使细胞内外膜之间的成分交叉,引起渗透不平衡,导致细菌膨胀、溶解;

3、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羟自由基的积累,破坏细菌的DNA;

4、中和内毒素作用。

(二)、抗菌谱

多黏菌素B与多黏菌素E在抗菌谱上基本保持一致,属窄谱抗菌药物,对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活性,如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大肠埃希菌、肠杆菌等。而对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抗菌活性欠佳。多黏菌素最低抑菌浓度(MIC)折点值详见下表。


注:CLSI为2019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EUCAST为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

(三)、药物的代谢

多黏菌素B主要通过非肾途径清除,尿中的原型药物<1%,肾功能不会影响多黏菌素B血浆浓度。多黏菌素E常用剂型是硫酸黏菌素和黏菌素甲磺酸盐(CMS),CMS主要通过肾脏清除,而硫酸黏菌素(即多黏菌素E)主要通过肾脏以外的途径清除。详见下图。

(图来自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多黏菌素的临床应用


临床使用多黏菌素时一般不单独应用,应根据不同感染部位、不同病原菌及药敏情况联合其他抗菌药物。

(一)、肺部感染

对于多重耐药菌(MDR)的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患者,建议静脉应用抗菌药物联合雾化吸入多黏菌素辅助治疗;对于广泛耐药菌(XDR)的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导致的HAP/VAP患者,建议多黏菌素静脉注射联合雾化吸入治疗。

常见雾化给药方式为:多黏菌素B50mg溶于5mL无菌注射用水中,每12h1次;多黏菌素E30~60mg黏菌素活性基质(CBA)溶于2~4mL生理盐水中,每8~12h1次,应现用现配。

(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对于全身用药48~72h仍未取得预期效果的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所致的脑室炎或脑膜炎,建议每天脑室内或鞘内注射5mg(50kU)多黏菌素B或125kUCMS(约4.1mgCBA)。首选脑室注射;鞘内注射时应注意采用按摩注射法缓慢推注,注意发生局部刺激的可能。

(三)、血流感染

对于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血流感染,可选择多黏菌素联合药敏结果敏感的1个或多个抗菌药物治疗;若没有敏感的药物,建议联合1种或2种MIC靠近折点的抗菌药物治疗。

有研究显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28d病死率高达39%,其中多黏菌素或替加环素联合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的28d病死率为12.5%,而多黏菌素单药治疗的病死率为57.1%。与多黏菌素单药治疗相比,基于多黏菌素的联合治疗有更高的微生物清除率和治愈率。

多黏菌素的剂量和用法


多黏菌素B由于制剂单一临床使用过程中剂量单位转化相对简单,多黏菌素B1mg相当于10kU;而多黏菌素E的剂量换算相对复杂,以CBA为单位计算时,多黏菌素E1mgCBA=2.4mgCMS;1mgCMS=12.5kUCMS。

(一)、多黏菌素B的用法

多黏菌素B的负荷剂量为2.0~2.5mg/kg(相当于20~25kU/kg),输注时间1h;在12~24h后给予维持剂量2.5~3.0mg·kg-1·d-1,分2次给药,持续输注1h以上,不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

(二)、多黏菌素E的用法

多黏菌素E负荷剂量为5mg/kgCBA,最大剂量不超过300mgCBA,持续静脉输注0.5~1.0h以上;在12~24h后给予维持剂量2.5~5.0mg·kg-1·d-1CBA,分2~4次给药。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调整每日给药剂量,详见下表


(图来自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注:CLcr为肌酐清除率;a为校正体重估算的CLcr;b为针对CLcr范围窄的患者,为了达到理想的多黏菌素E平均稳态血浆浓度(Css,avg)2mg/L;c为分2次输注,间隔12h。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多黏菌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肾毒性、神经毒性及色素沉着,以肾毒性最常见。发生肾毒性时多黏菌素E需调整剂量,而多黏菌素B无需调整剂量,多数在停药后肾功能可恢复。神经毒性较肾毒性少见,主要是头晕及共济失调、面部潮红、嗜睡等;鞘内给药可见脑膜刺激症状,如发热、头疼、颈部僵硬、脑脊液中细胞计数和蛋白升高。静脉注射多黏菌素B后可导致色素沉着,发生率为8%~15%,色素沉着不会影响治疗效果,部分患者在停药后肤色可恢复。

使用多黏菌素不仅需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下情况也需避免使用。

1、孕妇避免应用;

2、避免与筒箭毒碱肌肉松弛剂和其它神经毒性药物(醚、筒箭毒碱,琥珀酰胆碱,加拉明、十甲季铵和柠檬酸钠)合用,可能导致呼吸制,如果出现呼吸麻痹症状,应给予呼吸辅助,停用药物。

3、避免与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其他肾毒性药物合用。

参考文献
[1] 孟现民,董平,张永信. 多黏菌素类抗生素[J]. 上海医药,2015(23):3-7.
[2] 钮晓淑,胡昌勤,常艳. 多黏菌素类抗生素的研发沿革与现状[J]. 中国药师,2021,24(5):936-940. DOI:10.3969/j.issn.1008-049X.2021.05.031.
[3]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性疾病循证与转化专业委员会. 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10):1194-1198. DOI: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9.10.003.
[4] 药品说明书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