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1.消化性溃疡
(1)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比较
(2)并发症
2.急性腹膜炎
(1)分类 按炎症范围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按发病来源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按炎症开始时的性质分为无菌性和感染性。
(2)症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和外伤性胃肠穿孔,其临床症状为典型的空腔脏器穿孔的表现。急性局限性腹膜炎常发生于病变脏器的部位,疼痛局限于病变部位,多呈持续性钝痛。
(3)体征典型的腹膜炎三联征,即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
视诊--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腹腔渗液多或肠麻痹时,可见腹部膨隆。
触诊--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胃溃疡穿孔可表现为板状腹。
叩诊--胃肠穿孔时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腔大量渗液时,可有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肝硬化
(1)病理分类小结节性、大结节性、大小结节混合性及再生结节不明显性等。
(2)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代偿期肝硬化症状轻微,缺乏特异性。失代偿期可出现水肿、腹水、黄疸、皮肤粘膜出血、发热、肝性脑病、无尿等。
(3)体征可出现蜘蛛痣、肝脏、男性乳腺发育、肝由肿大而变小。脾轻至中度肿大。下肢常浮肿。失代偿期肝硬化均出现门脉高压的表现。
①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可出现蛙状腹、脐疝、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等。
②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腹壁静脉曲张(谰水母头状)、痔静脉曲张(可形成痔,破裂时引起便血)。
③脾肿大门脉高压时,脾呈中、重度肿大,可伴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当发生脾周围炎时,可出现左上腹隐痛和脾区摩擦感及摩擦音。
4.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
(1)症状典型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早期为上腹或脐周疼痛(内脏神经痛),4~6h(外科学为6~8h)后出现右下腹痛痛(躯体神经痛,是炎症刺激壁层腹膜所致,定位准确)。常伴恶心、呕吐、便秘、腹泻轻、度发热。
(2)体征下表包括6版诊断学P190和外科学P492的内容。
5.肠梗阻
(1)病因和分类
肠梗阻根据产生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管性肠梗阻;根据肠壁有无血液循环障碍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根据肠腔梗阻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根据病情发展快慢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①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为肠腔狭窄引起。如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绞窄性疝、蛔虫团堵塞肠腔。
②动力性肠梗阻无肠腔狭窄,是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引起。分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腹部大手术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后出血等。
痉挛性肠梗阻--肠腔受外伤、异物或炎症刺激等引起肠道痉挛所致。
③血管性肠梗阻外科学称"血运性肠梗阻",是肠系膜血管缺血所致。见于肠系膜血管栓塞、血栓形成。
(2)症状为痛、吐、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①痛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小肠梗阻的腹痛比大肠梗阻严重。
②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血性液体提示肠管血运障碍。
高位小肠梗阻--呕吐发生早,呕吐量大,含胃肠液和胆汁。
低位小肠梗阻--呕吐发生晚,先吐胃液和胆汁,后粪样小肠内容物。
结肠梗阻--一般无呕吐,到病程晚期可有呕吐。
麻痹性肠梗阻--溢出性严重呕吐。
③胀小肠梗阻以上腹和中腹胀气明显,结肠梗阻以上腹和两侧腹胀气明显。
④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常无排气排便。在完全性小肠梗阻的早期,可排出大肠内积存的少量气体和粪便。
(3)体征腹部膨胀,小肠梗阻见脐周不规则肠型和蠕动波,结肠梗阻见两侧腹明显膨胀。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机械性肠梗阻)或消失(麻痹性肠梗阻)。
6.腹部肿块可位于腹壁、腹腔或腹膜后。
(1)病因可为炎症性、肿瘤性、先天性、寄生虫性和其他原因。
(2)症状
炎性肿块--常伴低热疼痛。
肿块伴黄疸--肝胆胰病变。
肿块伴消化道出血--胃肠道病变。
肿块伴呕吐、腹部绞痛--胃肠道梗阻。
肿块伴尿路症状--肾膀胱病变。
肿块伴月经周期紊乱--卵巢、子宫病变。
黄疸进行性加深、且扪及无痛性肿大的胆囊--胰头癌。
胆囊肿大有发热、间歇黄疸、右上腹痛并向右肩部放射--胆结石。
(3)体征
屈颈抬肩试验--区别腹壁肿块和腹腔内肿块。
肘膝位检查--区别腹腔内和腹膜后肿块。
腹腔结核--多个结节,互相粘连。
肝包虫病--肝震颤试验阳性。
肝扩张性搏动--血管瘤、三尖瓣关闭不全致肝瘀血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