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网官方网站 /特地整理了一些中西医医师资格考试可能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病因】
(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二)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潜伏期5~8d.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一、典型登革热
1.发热: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二、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
三、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躁、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诊断】
(一)血象:病后白细胞即减少,第4~5d降至最低。
(二)血清学检查:常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
(三)病毒分类:采用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进行病毒分离,阳性率高达70%.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易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二、对症治疗
(一)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
(二)维持水电平衡。
(三)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
(四)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五)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