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利网官方网站 考试题库 查分 专题 证件处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爱医考试>医师中级职称考试资讯> 2018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18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17-11-24 15:53 阅读: 来源: 责任编辑:新利网官方网站
[导读]2018年卫生职称考试《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大纲已正式公布,各位考生朋友可安心复习,爱新利网官方网站 果现将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整理如下: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考试科目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

一、**学说

(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

4.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3.指导疾病的诊断

1

4.指导疾病的治疗

1

二、藏象

(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

1.藏象的基本概念

1

2.藏象学说的特点

1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

1

(二)心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三)肺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四)脾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五)肝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六)肾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七)胆

胆的生理功能

1

(八)胃

胃的生理功能

1

(九)小肠

小肠的生理功能

1

(十)大肠

大肠的生理功能

1

(十一)膀胱

膀胱的生理功能

1

(十二)三焦

三焦的生理功能

1

(十三)脑

脑的生理功能

1

(十四)女子胞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

(十五)脏腑之间的关系

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2.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

3.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

三、精气血津液神

(一)精

1.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1

2.人体之精分类与功能

1

(二)气

1.气的生成

1

2.气的生理功能

1

3.气的运动

1

4.气的分类

1

(三)血

1.血的生成

1

2.血的运行

1

3.血的生理功能

1

(四)津液

1.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1

2.津液的生理功能

1

(五)神

神的生成与功能

1

(六)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帅

1

2.血为气母

1

(七)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

1

2.气能行津

1

3.气能摄津

1

4.津能生气

1

5.津能载气

1

(八)精血津液之间

1.精血同源

1

的关系

2.津血同源

1

(九)精气神之间的

1.气能生精、摄精

1

2.精能化气

1

3.精气化神

1

4.神驭精气

1

四、经络

(一)经络学说

1.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1

2.经络系统的组成

1

(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1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

3.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1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

(三)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主要特点

1

2.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3.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4.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5.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四)经络的生理

1.沟通联系作用

1

2.运输渗灌作用

1

3.感应传导作用

1

4.调节作用

1

(五)经络学说的应用

1.阐释病理变化及其传变

1

2.指导疾病的诊断

1

3.指导疾病的治疗

1


六淫

1.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

1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二> 疠气

1.疠气病特点

1

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1

〈三)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1

(四〉饮食失宜

1.饺食不节

1

2.饺食不洁

1

1

五 病因

(四)饮食失宜

3饮食傕嗜

1

(五〉劳逸失虔

1过度劳累

1

2.过度安逸

1

(六〉猶

1.痰饮的形成

1

2.痰饮_病特点

1


六、发病

一)发病的基本

原理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1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环境与发病

1

2.体质与发病

1

3.精神状态与发病

1

三)发病类型

1.感邪即发

1

2.徐发

1

3.伏发

1

4.继发

1

5.复发

1

6.合病与并病

1

七、病机

(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

(二)阴阳失调

1.阴阳偏胜

1

2.阴阳偏衰

1

3.阴阳互损

1

4.阴阳格拒

1

5.阴阳亡失

1

(三)气的失常

1.气虚

1

2.气滞

1

3.气逆

1

4.气陷

1

5.气闭气脱

1

(四)血的失常

1.血虚

1

2.血行失常

1

3.血热

1

(五)气与血关系失调

1.气滞血瘀

1

2.气虚血瘀

1

3.气不摄血

1

4.气随血脱

1

5.气血两虚

1

(六)津液代谢失常

1.津液不足

1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七)津液与气血关

1.水停气阻

1

2.气随津脱

1

3.津枯血燥

1

4.津亏血瘀

1

(八)内生“五邪”

1.风气内动

1

2.寒从中生

1

3.湿浊内生

1

4.津伤化燥

1

5.火热内生


(九)疾病传变

1.疾病传变的概念

1

2.病位传变

1

3.病性转化

1

4.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1

八、防止原则

(一)预防

1.未病先防

1

2.既病防变

1

(二)治则

1.正治与反治

1

2.治标与治本

1

3.扶正与祛邪

1

4.调整阴阳

1

5.调理精气血津液

1

6.三因制宜

1

内经

一、气·阴阳·五行


阴阳的基本概念、属性特征

1

二、藏象


1.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1

2.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1

3.谷**气的输布运行过程

1

4.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作用

1

三、病机


1.“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机理

1

2.“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

1

3.六淫的致病特点

1

4.病机十九条

1

5.五脏藏五神及五腑虚实证候

1

四、病证


1.热病治疗***与饮食宜忌

1

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病机

1

3.行痹、痛痹、着痹的成因

1

五、诊法


辨别阴阳属性的重要性与四诊合参

1

六、论治


1.正治法与反治法

1

2.因势利导治则

1

七、养生


1.人生长壮老的规律.肾气与生长、发育、生殖的关系

1

2.养生原则及意义

1

伤寒论

一、太阳病辨证论治

(一)太阳病本证

1.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

1

2.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

1

(二)太阳病变证

1.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

1

2.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证)

1

3.热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1

4.脾虚证(小建中汤证)

1

5.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证)

1

6.热实结胸证(小陷胸汤证〕

1

7.痞证(半夏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

1

二、阳明病辨证论治

(一)阳明病本证

1.阳明病热证(白虎加人参汤证)

1

2.阳明病实证(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

1

(二)阳明病变证

湿热发黄证(茵陈蒿汤证)

1

三、少阳病辨证论治

(一)少阳病本证

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

1

(二)少阳病兼变证

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汤证)

1

四、太阴病辨证论治

太阴腹痛证

太阴腹痛证(桂枝加芍药汤证)

1

五、少阴病辨证论治

(一)少阴病本证

1.少阴寒化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

1

2.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

1

(二)少阴兼变证

1.兼表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1

2.疑似证(四逆散证)

1

六、厥阴病辨证论治

厥阴病本证

1.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

1

2.厥阴病寒证(当归四逆汤证、吴茱萸汤证)

1

3.厥阴热利(白头翁汤证)

1

七、霍乱病辨证论治

霍乱病辨治

霍乱病辨治(理中丸证)

1

八、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辨证论治

瘥后劳复证

瘥后劳复证(竹叶石膏汤证)

1

金匮要略

一痉湿暍病篇

(一)痉病证治

柔痉证治(瓜蒌桂枝汤证)

1

(二)湿病证治

1.风湿在表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

1

2.风湿兼气虚证(防己黄芪汤证)

1

二、中风历节病篇

历节病证治

1.风湿历节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1

2.寒湿历节证(乌头汤证)

1

三、血痹虚劳病篇

(一)血痹证治

血痹重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1

(二)虚劳病证治

1.虚劳失精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1

2.虚劳腰痛证(肾气丸证)

1

3.虚劳不寐证(酸枣仁汤证)

1


(一)肺痿证治

1.虚热肺痿(麦门冬汤证)

1

四、肺痿肺痈

2.虚寒肺痿(甘草干姜汤证)

1

咳嗽上气病篇

(二)肺痈证治

1.邪实壅滞证(葶苈大枣泻肺汤证)

1


2.血腐脓溃证(桔梗汤证)

1


(一)胸痹证治

1.胸痹病机

1

五、胸痹心痛短气病篇

2.类症鉴别

1

3.胸痹主证(瓜蒌薤白白酒汤证)

1

4.胸痹急证(薏苡附子散证)

1


(二)心痛证治

心痛急证(乌头赤石脂丸证)

1

六、腹满寒疝宿食病篇

腹满证治

1.脾胃虚寒证(大建中汤证)

1

2.寒实内结证(大黄附子汤证)

1

七、痰饮咳嗽病篇

痰饮证治

饮停心下证(苓桂术甘汤证)

1

八、消渴小便

(一)消渴证治

肺胃热盛.气津两伤(白虎加人参汤证)

1

不利淋病篇

(二)小便不利证治

上燥下寒水停证(瓜蒌瞿麦丸证)

1

九、黄疸病篇

黄疸证治

1.湿热并重证(茵陈蒿汤证)

1

2.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证)

1

十、妇人妊娠

(一)癥病证治

癥病漏下证(桂枝茯苓丸证)

1

病篇

(二)腹痛证治

肝脾失调证(当归芍药散证)

1

十一、妇人杂

(一)崩漏证治

虚寒夹疲证(温经汤证)

1

病篇

(二)梅核气证治

气滞痰凝证(半夏厚朴汤证)

1

温病

一、温热类温病

(一)主要温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

1.风温病的传变规律

1

2.春温病的传变规律

1

3.暑温病的传变规律

1

(二)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1.卫分证治(银翘散、桑菊饮)

1

2.气分证治(宣白承气汤、清燥救肺汤)

1

3.营分证治(清营汤)

1

4.热陷心包证治(清宫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1

(二)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5.热盛动风证治(羚角钩藤汤)

1

6.血分证治(犀角地黄汤)

1

7.真阴耗竭证治(加减复脉汤)

1

8.虚风内动证治(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1

9.后期正虚邪恋证治(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汤)

1

二、湿热类温病

(一)主要湿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

1.湿温病的传变规律

1

2.伏暑病的传变规律

1

(二)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1.湿温病初发证治(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1

2.湿困中焦证治(雷氏芳香化浊法、三仁汤)

1

3.湿阻膜原证治(雷氏宣透膜原法)

1

4.湿热中阻证治(王氏连朴饮)

1

5.湿热蕴毒证治(甘露消毒丹)

1

6.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治(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至宝丹)

1

7.暑湿郁阻少阳证治(蒿芩清胆汤)

1

8.暑湿弥漫三焦证治(三石汤)

1

9.余湿留恋证治(薛氏五叶芦根汤)

1

三、温毒类温病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

1.大头瘟毒盛肺胃证治(普济消毒饮)

1

2.烂喉痧毒燔气营(血)证治(凉营清气汤)

1

中药学

一、中药的产地

产地

主要道地药材

1

二、中药炮制

炮制目的与方法

1.炮制目的

1

2.常用炮制方法

1

三、药性理论

(一)四气

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

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

(二)五味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

(三)升降浮沉

1.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1

2.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1

3.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

(四)归经

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

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

(五)毒性

1.毒性的含义

1

2.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1

3.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1

4.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1

5.掌握药物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1

四、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一)中药的配伍

1.配伍的意义

1

2.配伍的内容

1

(二)中药的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1

2.妊娠用药禁忌

1

3.证候用药禁忌

1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

五、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一)剂量

确定剂量的因素

1

(二)用法

1.特殊煎法

1

2.服药法

1

六、解表药

(一)概述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

2.解表药的功效

1

3.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

4.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1

7.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七、清热药

(一)概述

1.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

2.清热药的功效

1

3.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

4.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清热药的功效

1


7.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清热泻火药

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白蔹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五)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六)清虚热药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八、泻下药


1.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


2.泻下药的功效

1


3.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一)概述

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泻下药的功效

1


7.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攻下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九、祛风湿药

(一)概述

1.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祛风湿药的功效

1

3.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怯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

1

7.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

(二)祛风寒湿药

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乌梢蛇、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路路通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祛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络石藤、雷公藤、丝瓜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鹿衔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化湿药

(一)概述

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化湿药的功效

1

3.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一、利水渗湿药

(一)概述

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

3.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

7.各类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利水消肿药

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利湿退黄药

茵陈、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二、温里药

(一)概述

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

1

2.温里药的功效

1

3.温里药的适应范围

1

4.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三、理气药

(一)概述

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1

2.理气药的功效

1

3.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1

4.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柿蒂、大腹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四、消食药

(一)概述

1.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1

2.消食药的功效

1

3.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1

4.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山楂、神曲、麦芽、谷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五、驱虫药

(一)概述

1.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1

2.驱虫药的功效

1

3.驱虫药的适应范围

1

4.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六、止血药

(一)概述

1.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


2.止血药的功效

1


3.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


4.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止血药的功效

1


7.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凉血止血药

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化瘀止血药

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收敛止血药

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五)温经止血药

艾叶、炮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七、活血化瘀药

(一)概述

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

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

3.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

4.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

7.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活血止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活血调经药

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凌霄花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刘寄奴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五)破血消癥药

莪术、三棱、水蛭、斑蝥、穿山甲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八、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概述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1

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

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1

4.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

7.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温化寒痰药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海蛤壳、浮海石、瓦楞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九、安神药

(一)概述

1.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

2.安神药的功效

1

3.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

4.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安神药的功效

1

7.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

(二)重镇安神药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远志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二十、平肝熄风药

(一)概述

1.平肝熄风药的性能特点

1

2.平肝熄风药的功效

1

3.平肝熄风药的适应范围

1

4.平肝熄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平肝熄风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平肝熄风药的功效

1

7.各类平肝熄风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二十一、开窍药

(一)概述

1.开窍药的性能特点

1

2开窍药的功效

1

3.开窍药的适应范围

1

4.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二十二、补虚药

(一)概述

1.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1

2.补虚药的功效

1

3.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1

4.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补虚药的功效

1

7.各类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1

(二)补气药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饴糖、蜂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补阳药

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冬虫夏草、韭菜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补血药

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五)补阴药

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黑芝麻、龟甲、鳖甲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二十三、收涩药

(一)概述

1.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1

2.收涩药的功效

1

3.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1

4.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收涩药的功效

1

7.各类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须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三)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四)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椿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二十四、涌吐药

(一)概述

1.涌吐药的性能特点

1

2.涌吐药的功效

1

3.涌吐药的适应范围

1

4.涌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常山、瓜蒂、胆矾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二十五、攻毒杀虫止痒药

(一)概述

1.攻毒杀虫止痒药的性能特点

1

2.攻毒杀虫止痒药的功效

1

3.攻毒杀虫止痒药的适应范围

1


4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大蒜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二十六、拔毒化腐生肌药

(一)概述

1.拔毒化腐生肌药的性能特点

1

2.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功效

1

3.拔毒化腐生肌药的适应范围

1

4.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方剂学

一、概述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


2.常用治法

1

(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方剂配伍的目的

1

2.方剂的组方原则

1

3.方剂的变化形式

1

(三)常用剂型

常用剂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

二、解表剂

(一)概述

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

1

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辛温解表

1.桂枝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麻黄汤的鉴别应用

1

2.九味羌活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3.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4.香苏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5.正柴胡饮的组方原理

1

(三)辛凉解表

1.银翘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桑菊饮的鉴别应用

1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

1

(三)辛凉解表

3.柴葛解肌汤的组方原理

1

4.升麻葛根汤的组方原理

1

(四)扶正解表

1.败毒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参苏饮的鉴别应用

1

2.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3.加减葳蕤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银翘散的鉴别应用

1

三、泻下剂

(一)概述

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1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寒下

1.大承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鉴别应用

1

2.大黄牡丹汤的组方原理

1

3.大陷胸汤的组方原理

1

(三)温下

1.温脾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大黄附子汤的鉴别应用

1

2.三物备急丸的组方原理

1

(四)润下

1.麻子仁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五仁丸的鉴别应用

1

2.济川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麻子仁丸的鉴别应用

1

(五)逐水

1.十枣汤的组方原理、应用注意事项

1

2.舟车丸的组方原理

1

(六)攻补兼施

1.黄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新加黄龙汤的鉴别应用

1

2.增液承气汤的组方原理

1

四、和解剂

(一)概述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1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大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应用

1

3.蒿芩清胆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应用

1

(三)调和肝脾

1.四逆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逍遥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四逆散的鉴别应用

1

3.痛泻要方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逍遥散的鉴别应用

1

(四)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五、清热剂

(一)概述

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1

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清气分热

1.白虎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竹叶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虎汤的鉴别应用

1

(三)清营凉血

1.清营汤的组方原理

1

2.犀角地黄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营汤的鉴别应用

1

(四)清热解毒

1.黄连解毒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清瘟败毒饮的组方原理

1

3.凉膈散的组方原理

1

4.普济消毒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银翘散的鉴别应用

1

5.仙方活命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五味消毒饮的鉴别应用

1

(五)清脏腑热

1.导赤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心莲子饮的鉴别应用

1

2.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当归龙荟丸的鉴别应用

1

3.左金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龙胆泻肝汤的鉴别应用

1

4.清胃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泻黄散的鉴别应用

1

5.玉女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胃散的鉴别应用

1

6.泻白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1

7.苇茎汤的组方原理

1

8.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方原理

1

9.芍药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头翁汤的鉴别应用

1

(六)清虚热

1.青蒿鳖甲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骨散的鉴别应用

1

2.当归六黄汤的组方原理

1

六、祛暑剂

(一)概述

1.祛暑剂的适用范围

1

2.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祛暑解表

香薷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三)祛暑利湿

1.六一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

1

2.桂苓甘露饮的组方原理

1

(四)清暑益气

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1

七、温里剂

(一)概述

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

1

2.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温中祛寒

1.理中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小建中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理中丸的鉴别应用

1

3.吴茱萸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理中丸、左金丸的鉴别应用

1

(三)回阳救逆

1.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参附汤的鉴别应用

1

2.回阳救急汤的组方原理

1

(四)温经散寒

1.当归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当归四逆汤的鉴别应用

1

3.阳和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仙方活命饮的鉴别应用

1

八、补益剂

(一)概述

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

1

2.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补气

1.四君子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四君子汤的鉴别应用

1

(二)补气

3.补中益气汤的组方原理

1

4.生脉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1

5.玉屏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桂枝汤的鉴别应用

1

6.完带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

1

(三)补血

1.四物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当归补血汤的组方原理

1

3.归脾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

1

(四)气血双补

1.炙甘草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生脉散的鉴别应用

1

2.八珍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的鉴别应用

1

3.泰山磐石散的组方原理

1

(五)补阴

1.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大补阴丸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六味地黄丸的鉴别应用

1

3.一贯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逍遥散的鉴别应用

1

4.左归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六味地黄丸的鉴别应用

1

(六)补阳

1.肾气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右归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肾气丸的鉴别应用

1

(七)阴阳双补

1.地黄饮子的组方原理

1

2.龟鹿二仙胶的组方原理

1

3.七宝美髯丹的组方原理

1

九、固涩剂

(一)概述

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

1

2.固涩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固表止汗

牡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玉屏风散的鉴别应用

1

(三)敛肺止咳

九仙散的组方原理

1

(四)涩肠固脱

1.真人养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芍药汤的鉴别应用

1

(四)涩肠固脱

2.四神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理中丸、痛泻要方的鉴别应用

1

(五)涩精止遗

1.金锁固精丸的组方原理

1

2.桑螵蛸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缩泉丸的鉴别应用

1

(六)固崩止带

1.固冲汤的组方原理

1

2.固经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固冲汤的鉴别应用

1

3.易黄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完带汤的鉴别应用

1

十、安神剂

(一)概述

1.安神剂的适用范围

1

2.安神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重镇安神

1.朱砂安神丸的组方原理

1

2.珍珠母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磁朱丸的鉴别应用

1

(三)滋养安神

1.酸枣仁汤的组方原理

1

2.天王补心丹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柏子养心丸的鉴别应用

1

3.甘麦大枣汤的组方原理

1

十一、开窍剂

(一)概述

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

1

2.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凉开

1.安宫牛黄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牛黄清心丸的鉴别应用

1

2.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的鉴别应用

1

(三)温开

1.苏合香丸的组方原理

1

2.紫金锭的组方原理

1

十二、理气剂

(一)概述

1.理气剂的适用范围

1

2.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行气

1.越鞠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的鉴别应用

1

3.半夏厚朴汤的组方原理

1

4.厚朴温中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理中丸的鉴别应用

1

5.天台乌药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橘核丸的鉴别应用

1

6.暖肝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一贯煎的鉴别应用

1

(三)降气

1.苏子降气汤的组方原理

1

2.定喘汤的组方原理

1

3.旋覆代赭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吴茱萸汤的鉴别应用

1

4.橘皮竹茹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丁香柿蒂汤的鉴别应用

1

十三、理血剂

(一)概述

1.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

1

2.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活血祛瘀

1.桃核承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下瘀血汤的鉴别应用

1

2.血府逐瘀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3.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原理

1

4.复元活血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血府逐瘀汤的鉴别应用

1

5.七厘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活络效灵丹的鉴别应用

1

6.温经汤的组方原理

1

7.生化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温经汤的鉴别应用

1

8.失笑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金铃子散的鉴别应用

1

9.桂枝茯苓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鳖甲煎丸的鉴别应用

1

(三)止血

1.十灰散的组方原理

1

2.咳血方的组方原理

1

3.小蓟饮子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导赤散的鉴别应用

1

4.槐花散的组方原理

1

5.黄土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归脾汤的鉴别应用

1

十四、治风剂

(一)概述

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

1

2.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疏散外风

1.川芎茶调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九味羌活汤的鉴别应用

1

2.大秦艽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地黄饮子的鉴别应用

1

3.牵正散的组方原理

1

4.小活络丹的组方原理

1

5.消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防风通圣散的鉴别应用

1

(三)平息内风

1.羚角钩藤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紫雪的鉴别应用

1

2.镇肝熄风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建瓴汤的鉴别应用

1

3.天麻钩藤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镇肝熄风汤的鉴别应用

1

4.大定风珠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三甲复脉汤的鉴别应用

1

十五、治燥剂

(一)概述

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

1

2.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一)轻宣外燥

1.杏苏散的组方原理

1

2.桑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桑菊饮的鉴别应用

1

3.清燥救肺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桑杏汤的鉴别应用

1

(三)滋阴润燥

1.增液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麦门冬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炙甘草汤、清燥救肺汤的鉴别应用

1

3.益胃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玉液汤的鉴别应用

1

4.百合固金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咳血方的鉴别应用

1

5.养阴清肺汤的组方原理

1

十六、祛湿剂

(一)概述

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

1

2.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燥湿和胃

1.平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藿香正气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香薷散的鉴别应用

1

(三)清热祛湿

1.茵陈蒿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八正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蓟饮子的鉴别应用

1

3.三仁汤的组方原理

1

4.甘露消毒丹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三仁汤的鉴别应用

1

5.连朴饮的组方原理

1

6.二妙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7.当归拈痛汤的组方原理

1

(四)利水渗湿

1.五苓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猪苓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五苓散的鉴别应用

1

3.防己黄芪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玉屏风散的鉴别应用

1

4.五皮散的组方原理

1

(五)温化寒湿

1.苓桂术甘汤的组方原理

1

2.真武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3.实脾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真武汤的鉴别诊断

1

4.萆薢分清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桑螵蛸散的鉴别应用

1

(六)祛风胜湿

1.羌活胜湿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九味羌活汤的鉴别应用

1

2.独活寄生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十七、祛痰剂

(一)概述

1.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

1

2.祛痰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燥湿化痰

1.二陈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温胆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蒿芩清胆汤的鉴别应用

1

3.茯苓丸的组方原理

1

(三)清热化痰

1.清气化痰丸的组方原理

1

2.小陷胸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3.滚痰丸的组方原理

1

(四)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的组方原理

1

(五)温化寒痰

1.三子养亲汤的组方原理

1

2.苓甘五味姜辛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苓桂术甘汤的鉴别应用

1

(六)治风化痰

1.止嗽散的组方原理


2.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天麻钩藤饮的鉴别应用

1

十八、消食剂

(一)概述

1.消食剂的适用范围

1

2.消食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消食化滞

1.保和丸的组方原理

1

2.枳实导滞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木香槟榔丸的鉴别应用

1

(三)健脾消食

1.健脾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

1

2.枳实消痞丸的组方原理

1

十九、驱虫剂


乌梅丸的组方原理


【协议】2018年主治医师中医内科学(315)协议通关班

【课程特色】【考试不过次年免费重学】1.考点精讲,突出考试重点、难点与考点 2.提前备考,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让复习事半功倍 3.快速提高应试能力,为终通关取证加上砝码 4.赠送官方书籍


报名热线:400 626 9910转2
报名QQ:1834177520

添加新利网官方网站 微信即可免费获得相关
专业考试题库一套,历年真题、章节
练习题、考试模拟题应有尽有!
手机/微信:17052762074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2020主治医师专项提分班

热点图文

意见反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