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南及中国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中都明确指出,GERD的治疗目标是:缓解反流症状、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预防复发和并发症。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活方式改变
大量研究表明,戒烟、减少脂肪餐摄入、抬高床头、避免餐后3h平卧等可以减少食管远端的酸暴露。而某些确定的食物(如巧克力、酒精、薄荷油,还有大蒜和洋葱等)可以降低食管括约肌的压力。一些研究者认为,有20%-30%的安慰剂反应率应归因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负面影响目前尚未有研究。
2.药物治疗
2.1抑酸药物:美国胃肠病学会的GERD治疗指南中将抑制胃酸分泌作为具有一级证据的首选治疗方法,而中国GERD的共识意见中亦确定质子泵抑制剂(pumpinhibitor,PPI)是用于治疗GERD最有效的首选抑酸药物。PPI治疗GERD的疗效已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既往研究证实,PPI对糜烂性食管炎治疗8wk的愈合率为78%-93%,连续用药12mo显示持续愈合率为80%-90%,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与之相似,对Barrett食管症状的缓解率也可高达80%。PPI通过强大的抑酸作用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缓解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并能最大程度控制24h胃内pH值,减少酸反流,治愈食管炎,这点在2008三亚召开的胃食管反流病高峰新利18手机 上也得到了诸多消化病专家的一致认同。目前维持治疗的方法主要有:维持原剂量或减量、间歇用药或按需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然而作为抑酸治疗的首选药物,PPI仅从攻击因子角度进行治疗,而非改变引起反流的动力因素,因此在停用PPI后,糜烂性食管炎的复发率为75%-92%,这些复发患者再用PPI仍可获得缓解,但再次停药后,其再次复发的机会约为90%左右。且由于其对胃酸的强效抑制作用,有部分文献报道长期服用PPI可能造成高胃泌素血症、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肠道感染以及营养吸收不良等。另外,因需长期进行维持性治疗用药将不可避免会导致其敏感性下降,必须通过加大剂量才能抑制反流症状,然而其长久使用的不良反应又可导致肝损害的危险。而近年来相关研究也已证实,GERD在标准剂量(每日1次,每次1片)PPI治疗下,症状仍未见缓解(每周至少有1次症状发生)的PPI治疗失效患者正在日渐增多,其比例可高达20%-30%。
2.2促动力药物:尽管动力异常是GERD的发病基础,但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的靶点药物。当前的治疗仅在抑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联合应用促动力药物,特别是对于伴有胃排空延迟的患者,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LES张力以促进胃、食管排空而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因此促动力药仅作为GERD治疗的辅助用药,而非根本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多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药物。
2.3新研发药物: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transient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TLESR)是GERD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降低TLESR频率,可减少食管远端酸暴露和弱酸反流,因此,针对TLESR的靶向药物,如γ-氨基丁酸B受体(γ-aminobutyricacid,GABA-B)激动药和亲代谢谷氨酸盐受体5调节药(mGluR5)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其中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是当前控制TLESR发生最具应用前景的药物。目前正期待这些药物在GER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反馈。
3非药物治疗
其中包括手术治疗及内镜治疗。抗反流手术在缓解不适症状和愈合食管炎方面的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当。虽现已证实有癌变的BE患者原则上应进行手术治疗,但对症状不典型、抑酸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手术疗效通常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且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仍需规则用药。而短期初步研究提示,内镜治疗可改善GERD症状量表积分,减少PPI使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然而,目前仍然缺乏长期的包括假治疗组在内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而临床上也观察到一些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穿孔、死亡等)。
(作者:上海市中医医院 汪晓奕 朱凌云)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障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特征,伴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