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细菌性角膜炎首选。
比利时鲁汶大学眼科的Marie-Sophie Hanet博士及其同事在12月的《加拿大眼科杂志》上发表其研究成果。这项研究纳入8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和5项非随机研究。其中有两项大型多中心临床随机试验,涉及28个临床中心。大多数研究使用细菌性角膜炎治愈时间作为疗效终点,但各自有不同的定义。
在疗效的Meta分析中,氟喹诺酮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无显著差异,但氟喹诺酮显示出更佳的趋势。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所有随机和非随机研究比值比(OR)为1.473(95%CI,0.902-2.405),非随机研究OR为2.374(95%CI,1.082-5.205),随机研究OR为1.050(95%CI,0.636-1.732),仅包含微生物学证实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随机研究OR为1.199 (95% CI, 0.477-3.011)。
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所有随机和非随机研究OR为1.374 (95% CI, 0.996-1.894),非随机研究OR为2.192 (95% CI, 1.329-3.617) ,随机研究OR为0.957 (95% CI, 0.622-1.472) ,仅包含微生物学证实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随机研究OR为1.092 (95% CI, 0.619-1.927)。统计学上无显著发表偏倚。
良好的耐受性
4项大规模随机试验比较了对局部治疗的耐受性,在其中一项里,患者报告应用强化抗生素比氟喹诺酮有更严重的烧灼和刺痛感(P<0.001)。另一项研究中,患者报告使用环丙沙星比强化抗生素不适感更少(P=0.012)。另一项研究显示,大量患者在使用强化抗生素后发生药物毒性,比例是使用氧氟沙星组的5倍(P<0.001)。还有一项研究出现的4名局部不耐受的患者均来自强化抗生素治疗组。
在3项环丙沙星治疗组中,13%~17.6%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浅表处出现暂时性的白色晶体沉积,经液相色谱检测为环丙沙星。在另一项研究中,15位使用环丙沙星的患者有1例出现类似反应。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无此现象。
一项回顾性病例研究中,54例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里有9例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穿孔、4例摘除),84例强化抗生素治疗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只有2例有严重并发症(2例摘除)。作者认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穿孔风险可能与其能改变角膜的构造强度有关,但在大型随机研究中并没观察到这个问题。
相关评论认为,基于此研究数据,在大多数情况下,对疑似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经验性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合理的,当检出耐药菌或者应答不佳的情况下再使用强化抗生素。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