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兰德斯生物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了一期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的专刊。本期《GutMicrobes》专刊主要涉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学、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相关的内容。所有文章均由世界级的研究者撰写。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在胃内发现的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它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被发现,可见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患者的胃内,然而此类疾病以往通常不被认为是由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幽门螺杆菌还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发生相关。然而,在80%的幽门螺杆菌携带者中,它并不产生症状,这表明,此种微生物可能在胃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幽门螺杆菌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群的上消化道内都含有此种细菌。虽然在西方国家中,此种感染的发生率正在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却非常普遍。由于缺乏靶向的抗生素治疗药物,在人体内幽门螺杆菌定植感染通常会持续数十年之久。
来自Vanderbilt-Ingram癌症和癌症生物学中心的RichardPeek博士与《GutMicrobes》杂志的编辑团队一起组织出版了这期幽门螺杆菌专刊,该专刊中的文章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儿童期感染对幽门螺杆菌疾病预后的影响(作者GuillermoPerez-Perez);糖轭合物是如何增强幽门螺杆菌毒力的(MStephenTrent);幽门螺杆菌的不同因子与宿主蛋白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SteffenBackert);在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过程中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所起的作用(KeithTWilson);饮食、微生物毒力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TimothyLCover);发展中国家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预后(JeanECrabtree);胃肠道微生物群在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JamesGFox);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癌的生物学标志物(JayVSolnick);耐药幽门螺杆菌的治疗(FrancisMégraud);儿童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获益情况(KarenJGoodman);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接种治疗(StevenJCzinn);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的影响。
在一篇述评中Peek博士强调,“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其致癌机制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细菌、宿主以及环境介质在胃癌发生风险增高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无论是对于临床医师还是对于生物医学研究者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其研究方向不仅包括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胃癌患病风险增高的预防措施,还包括胃部以外炎症性肿瘤的发病机制。”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障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特征,伴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