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甚至偏向年轻化,让人不安。在多数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中,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不平衡可能促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反过来,心血管疾病也会进一步造成心理紧张。
“引发心血管疾病,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外因,如季节交替变化,秋冬季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二是内因,如患者的情绪,也是主要因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高丹抌医师说,大家最熟悉的心血管病就是心脏病,它和情绪直接相关。
心脏不仅仅是一个泵血器官,更是一个智能器官,不良的情绪会对心脏产生影响。在悲伤的气氛中,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进而导致某些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如心痛、气短和休克等。
高丹抌介绍,对心脏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悲伤,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既有高度紧张,又有无法释怀的抑郁和忧伤,甚至还包括愤怒与敌意。那些沉溺于悲痛的人常常不按时吃药,懒得运动,他们重新用烟草、酒精甚至毒品来麻痹自己。
75岁的吴大爷患心脏病多年,脾气属于易燥型,平时总感觉子女不重视自己,经常动不动为一些家庭琐事大发雷霆,因此引发心脏病,曾多次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这类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高丹抌建议,可以做一些少量的运动,比如打太极拳、定期定量地散步等,都能使情绪舒缓下来。
还有一些人平时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心脏病史,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本身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会因为遇到突发事件,如亲人的死亡,而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胸痛、气促和休克。如果同时存在其他疾病,可能增加猝死的危险。
长期以来,人们很容易忽视压力对心脏的影响。在压力之下,我们的体内会分泌出压力激素,这种应激反应会逐渐损害血管系统,导致高血压、各种炎症以及血管损伤。
近期,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事宜的科学声明,...[详细]
糖尿病与冠心病互为高危因素。当糖尿病与冠心病并存时,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