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山大学癌症中心、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三个与大肠癌相关的新遗传“热点”。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12月23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杂志上,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大肠癌生物学的新认识,有可能指出了该疾病新的治疗靶点。
大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发病率尤其高。散发性和家族性(遗传性)在大肠癌的遗传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只有6%的大肠癌病例可以通过罕见的遗传变异来进行解释,这些变异己知导致了大肠癌高风险(正如在家族性形式的大肠癌中所见到的)。以往关于大肠癌遗传基础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一些变异,然而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在欧洲或高加索人群中完成。
此次研究发现,检测不同的种族群体非常重要,因为种群之间存在着遗传结构的差异,这会使得在一个种群中确定的变异无法解释其他种群的风险。由于遗传结构的差异以及潜在的环境接触,在非欧洲种群中开展研究可能更容易发现一些风险变异。
从来自2,098个大肠癌病例和5,749个对照的遗传数据中,研究人员确定了64个与大肠癌相关的变异或“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随后在另一组样本中复现了这些研究结果,将疾病相关变异的数量缩小至4个。在这4个变异中有3个也与一个较大的欧洲样本的大肠癌风险相关。研究结果与亚洲和欧洲种群均具有相关性,有趣的是,以往在欧洲裔群体中开展的研究并没有发现这三个易感位点。
这一研究突显了在非欧洲种群中开展遗传研究,充分揭示包括大肠癌在内的常见疾病遗传基础的重要性。尽管目前对于这些新发现的易感位点的确切功能还不是很清楚,这项研究发现了定位在靠近风险变异的区域中的几个重要基因。例如,一个风险变异定位靠近CCND2基因,CCND2基因编码的cyclin D2是调控细胞周期的cyclin蛋白家族的一个成员。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与癌症相关,但是对于CCND2基因的研究却非常有限。因此,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有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他细胞周期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
研究者认为,这些新发现非常令人兴奋,它们必定会促成未来进一步研究这些区域的生物学,以及这些研究发现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转化潜力。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