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
一般资料:患者,男,45岁,反复四肢抽搐3个月来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抽搐,立即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脑电图检查结果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θ波,诊断为癫痫。口服抗癫痫药物可缓解,但停药后又多次出现四肢抽搐,偶有意识丧失。不发作时无不适,智力正常。近一月来出现行走缓慢、行走困难、容易摔倒、纳差。发病时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平素无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其母亲有癫痫病史。
查体:神清,讲话稍感不清,面具貌,精神正常,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耳鼻未见异常。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甲状腺无异常,胸部未见异常。肝脾不大,无胸水、腹水。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增高,双上肢可见轻微震颤,运动时加重。肌腱反射未见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初步诊断:癫痫
●进一步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脑电图示: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θ波,偶见棘波。脑CT示:双侧基底节区片状低密度影。血铜12.6umol/L,血清铜蓝蛋白230mg/L。仔细查体发现角膜有K-F环。
●最后诊断:
1、肝豆状核变性。
2、继发性癫痫。
●诊断依据:
1、其母亲有“癫痫” 病史,表明家族可能有遗传史。
2、病人有语言不清、面具貌、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增高、双上肢可见轻微震颤,运动时加重等锥体外系症状或体征。
3、角膜有K-F环。
4、血铜12.6umol/L,血清铜蓝蛋白230mg/L。
●鉴别诊断:帕金森综合症
●治疗:
1、低铜饮食。每日食物中含铜量不应>1mg,不宜进食动物内脏、鱼虾海鲜和坚果等含铜量高的食物。
2、药物治疗:二巯基丙醇、二巯丁二酸钠、依地酸二钠钙等。
●总结:
1、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是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肝脏损害、椎体外系症状、精神障碍、角膜色素环K-F环,癫痫发作较少见。
2、该患者症状不典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血清铜蓝蛋白稍高,血清铜正常,但存在椎体外系体征和角膜色素环K-F环,极易漏诊。
3、对患者查体不仔细,漏掉了特征性体征K-F环。
4、轻易相信其它部门的诊断,知识不全面,对肝豆状核变性不熟悉,没有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