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AM)。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子宫腺肌病约15%同时合并内异症,子宫腺肌病约半数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涉及因素较多,经产、习惯性流产和流产史均为子宫腺肌病的危险因素。
痛经和月经过多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少数患者会有不孕的现象。查体子宫增大,一般不超过孕12周子宫的大小,多为均匀性,较硬。子宫腺肌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诊断,特有的子宫腺肌病的症状和体征仍是诊断该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因子宫腺肌病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了,目前尚无特殊的根治方法, 应视患者症状、年龄及有无生育要求而定。对年龄较大且无生育要求者一般采用子宫切除术,可达到根除。但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可试用药物治疗或保守性手术治疗等。现将具体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综述如下:
(一)子宫腺肌病的药物治疗
1.米非司酮(Ru486):
米非司酮为人工合成19一去甲基睾酮衍生物,具有强抗孕激素作用,是孕酮水平的抗孕激素药,最早用于抗早孕。它与孕酮受体结合比孕酮强5倍,其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抗孕激素作用,用药后闭经,使异位症病灶萎缩,疼痛缓解,副反应轻、疗效好。米非司酮有抗糖皮质激素作用,故长期服用可抑制丘脑下部脑垂体的功能,造成无排卵,孕激素低水平,同时也干扰月经周期。用法:口服米非司酮25 mg/d,总疗程6个月。治疗后患者停经、痛经消失、子宫体积明显缩小。
2.雄激素类衍生物: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腺肌症,孕三烯酮是19去甲睾酮的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雌激素、孕激素及中度抗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目前临床治疗内异症的主要药物之一。孕三烯酮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是孕三烯酮发挥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用法:2.5 mg/次,每周2次,连续服用6个月为1疗程。孕三烯酮治疗轻症子宫肌腺症具有很好的效果,可达治愈目的,从而可防止其发展为重症子宫肌腺病,减少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王爱琴[2] 报道采用孕三酮治疗子宫肌腺症合并不孕患者,效果满意。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为人工合成的十肽类化合物,其作用与天然的GnRH相同,能促进垂体细胞释放黄体生成激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但其与垂体GnRH受体的亲和力强,且对肽酶分解的感受性降低,故其活性较天然的GnRH高数倍至百倍,亦即开始为升调作用。若继续长期连续应用GnRH一8,垂体的GnRH受体被耗尽,即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从而导致卵巢分泌的激素显著下降,使异位的内膜明显退化而不是消失,出现暂时性绝经。故一般称此疗法为“药物性卵巢切除”。此外,GnRH一a对卵巢亦有直接抑制作用,血雌、孕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至绝经水平,导致内膜萎缩、子宫缩小、闭经、痛经消失。
4. 含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D)是一种新型的避孕药具。曼月乐为左旋18甲基炔诺酮宫内节育器,释放高效孕激素,局部的高浓度孕激素通过微小管腔引起子宫内膜的蜕膜化,下调异位灶中雌激素受体水平,阻断雌激素的作用,引起病灶委缩退化。因此可减少月经血量,甚至闭经,缓解月经相关疼痛等不适,其痛经缓解率达100%。
5.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P450在正常的子宫内膜中阴性或弱阳性,而在异位内膜均有强表达,芳香化酶是调节雌激素的关键酶,子宫腺肌病局部雌激素合成异常,为临床上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6.口服避孕药:
具有抑制排卵,可使异位内膜萎缩,导致痛经缓解和经量减少。用法:连续或周期服用,6个月。此疗法适用于有痛经症状,但暂无生育要求的轻度子宫腺肌症症患者。
7.子宫腺肌病的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症有一定优势。如桂枝茯苓胶囊、止痛化瘀胶囊、内异消口服液、田七痛经胶囊、散结镇痛胶囊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三菱、莪术、赤芍等药物具有抑制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生长,从而导致异位子宫内膜萎缩的作用。目前尚无统一的公认有效的中药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二)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治疗
1.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手术
1.1 子宫病灶电凝术:
子宫肌层内病灶电凝术可以引起肌层内病灶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冷金花等[3]在研究中指出:病灶电凝手术巾很难判断电凝是否完全,因此手术不如手术切除准确。
1.2 子宫动脉栓塞术
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可使子宫肌层缺血缺氧,并直接阻断子宫及病灶血供,使侵入肌层的异位子宫内膜及病灶呈缺血、缺氧性改变,使肌层病灶缩小乃至消失,子宫体积出现明显缩小,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在初步临床应用中已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但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还要慎重考虑,因为子宫动脉栓塞有时可能影响卵巢的血供。
1.3 盆腔去神经支配治疗:
近年来国外学者采用开腹或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除术及子宫神经切除术治疗原发及继发性痛经,取得了较好效果。UNA手术操作较为简单,而PSN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更多的手术技术。
1.4 子宫腺肌症病灶挖除术:
适用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腺肌瘤患者。子宫腺肌症病变多为弥漫性,界限不清,彻底切除病灶几乎不可能。单纯的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术后疼痛缓解率低,复发率高。
1.5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
由于子宫腺肌病病变广泛且与正常肌层无明显界限,故手术切除难以彻底,失败率及复发率高。由于子宫腺肌病常常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此仍有近20%的病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无效。因子宫腺肌病常合并盆腔粘连,故腹腔镜下分离子宫动脉要求技术较高,且易损伤输尿管,所以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
1.6 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微波凝固治疗:
具有热效率高、凝固范围可靠、疗效确切、安全、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从而微波凝固治疗子宫肌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微创治疗方法。
1.7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不仅保留了子宫动脉栓塞术微创、操作简单、失血少、无需切除子宫、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缺点是存在侧枝循环建立、病灶复发的风险,由于疼痛不能得到完全缓解,多数患者对手术效果并不满意。
1.8 子宫内膜去除术:
子宫内膜切除术后痛经缓解的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切除子宫内膜,减少了月经期内膜来源的前列腺素的释放有关;另外,切除子宫内膜的同时,还可能一并切除了浅肌层浸涧的病灶,也可能与痛经缓解有关。子宫内膜层切除的范围包括子宫内膜全层以及内膜下2-3mm的肌层,可有效改善疼痛及月经过多等症状。
2.子宫腺肌病的根治手术
子宫切除可通过阴道、腹腔镜或者开腹手术完成,如果没有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选阴式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切除不仅能全面了解盆腔情况,而且对同时存在盆腔异位症和附件病变都能同时处理,适应症更广。
由于子宫腺肌病的难治性,尤其是年轻患者的手术及药物治疗,仍将是以后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只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实施个体化的多种手段的联合治疗策略,才能获得一定的效果。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诊疗技术,有关子宫腺肌病的治疗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
补血益母颗粒在临床应用中未见不良反应,是治疗气血两虚兼血瘀型产后腹痛的一种...[详细]
目的观察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功血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将来自临床的86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