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止指南》内容预览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及肺结构发育不成熟所致,多见于早产儿,自然病程为生后当时或很快发病,并在生后2 d内进行性恶化,如不及时治疗,因进行性缺氧和呼吸衰竭而死亡,存活者,在生后2—4 d病情开始改善。胎龄越小,RDS发生率越高,2006年Euro NeoStat的数据显示:胎龄23—25周的早产儿RDS发生率为9l%,26—27周的早产儿RDS发生率为88%,28—29周的早产儿RDS发生率为74%.30~31周的早产儿RDS发生率为52%。RDS临床表现早期出现呼吸窘迫如紫绀、**、吸凹和呼吸急促。然后进一步发展为呼吸衰竭,血气分析可提示呼吸衰竭的严重性。肺部x线典型表现为毛玻璃样改变和支气管充气征可以确定诊断。Vermont Oxford新生儿协作网对新生儿RDS的定义为:吸空气时PaO:<50 mmHg(6.6k Pa)(1toniHg=0.133kPa)、出现中央性紫绀、须吸氧才能维持Pa02>50mmHg(6.6 kPa),同时有典型的x线胸片表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因早期干预,经典的RDS已不多见。
RDS防止目标是尽可能增加存活率,并使潜在的不良反应最小化。过去40年,已开展了许多预防和治疗RDS的策略和方法,并被临床试验所验证。其中许多被系统综述引用。本文严格考证截止于2009年底的文献,对2007年发表的RDS防止指南进行更新。文献证据的水平和防止推荐的等级。
一、产前处理
RDS的防止应从出生前开始,需要一个包括儿科和产科医生在内的围产医学团队。早产前往往会出现一些征兆,提醒医生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如宫内(产前)转运。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通常在产程发动后增加,因此,不主张对<39周的低危胎儿进行选择性剖宫产,这些新生儿中有可能发生RDS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存在RDS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该在具备专业复苏技术并能提供后续呼吸支持,如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中心出生。胎龄小于27周的早产儿如果出生在具有Ⅲ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医院,在生后1年的病死率可减少一半。在早产、胎膜早破时给母亲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延迟早产儿出生,也可以使用抗分娩药在短期内延迟分娩,从而争取时间将产妇安全转运到围产中心,并使产前使用激素起效。胎膜早破时抗生素的选择尚不明确。Co-amoxiclav(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会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Cochrane系统综述推荐选择红霉素。最近从OR ACLE试验的7年随访研究证实胎膜早破使用Co-amoxiclav或红霉素.远期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但对胎膜完整的早产孕妇使用红霉素,可能与早产儿远期功能损害和脑瘫的发生有关。
点击下载***:《2010年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止指南》
急性呼衰并予人工通气的病人病情常常危重并多不能经口进食,合并心功能不全及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