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颤登记研究在京启动—加强房颤患者抗凝预防 建立有效房颤管理体系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国老年学学会联合开展的中国房颤登记研究在京启动,此研究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牵头,拜耳医药保健资助。会上,胡大一教授指出:“近年来,房颤所致卒中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多国指南均推荐对房颤患者进行卒中抗凝预防。中国房颤登记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进一步了解中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评估房颤卒中风险分层的分布情况,为建立有效的房颤管理体系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
胡大一教授
胡大一教授介绍,中国房颤登记研究是一项非干预性、多中心、观察性登记研究,计划在今年4月份正式启动。从全国100余家三甲及二甲医院入选4000例房颤患者,进行一次横断面的数据收集。旨在了解中国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以及房颤卒中危险分层的分布情况。参与研究的中心应有足够数量的患者和绝对能力管理项目。并计划在今年8月份完成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研究结果将在今年的长城会期间公布。
专家合影
房颤,即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脏快速且无规律地跳动,导致心房中的血液不能完全泵出,从而形成淤滞,产生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向脑部,堵塞脑部血管,最终引起缺血性中风。“与普通人群相比,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高5倍,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房颤相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急重症中心顾问专家朱俊教授表示,“我国现有500万房颤患者,患病率高达77/万人。但由于起病隐匿等特点,我国房颤诊断率低,从首发症状到诊断平均延迟2.6年。了解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全身性栓塞的患病率,建立有效的房颤管理体系,将有助于强化医生对房颤的管理意识,降低房颤所致中风的发生率。”
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200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比例仅为2%,发生急性卒中的房颤患者入院前仅有5%接受抗凝治疗。据胡大一教授介绍,“房颤诊断率低,抗凝药物华法林存在治疗窗窄、疗效不可预测、与多种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等诸多局限,且临床医生对抗凝存在认识误区,低估抗凝获益而高估出血风险,种种因素导致我国房颤患者卒中抗凝整体偏低,且指南依从性严重不足。”
近期,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事宜的科学声明,...[详细]
糖尿病与冠心病互为高危因素。当糖尿病与冠心病并存时,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