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新利18手机|病例

搜索

首页 18luck西部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新利网官方网站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医学资源> 2010年《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解读(2)

2010年《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解读(2)

2010-11-16 14:07 阅读:3853 来源:中国医学前沿网 作者:大*勒 责任编辑:大弥勒
[导读]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会议上公布了《心房颤动治疗指南》。根据临床实践及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新指南在旧指南基础上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更新。

新指南关于选择口服抗凝药物的建议:除了低危患者(孤立性房颤、年龄<65岁)或存在禁忌征,所有房颤患者及均应行抗栓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Ⅰ,A)。对于具体患者而言,抗栓治疗的选择应基于卒中、血栓栓塞和出血的绝对风险以及风险获益比(Ⅰ,A)。CHADS2积分简单、易记,推荐用其对非瓣膜房颤进行初始卒中风险评估(Ⅰ,A)。更为细致全面的卒中风险评估(如CHADS2为0~1分),推荐用基于危险因素的方法进行评价,考虑到患者的“主要”和“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卒中危险因素” (Ⅰ,A)。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年龄<65岁的孤立性房颤,无任何危险因素),可不进行任何抗栓治疗,包括阿司匹林(Ⅱa,B)。对于拒绝服用口服抗凝药物或有服用禁忌的患者,可联用75~100 mg阿司匹林和75 mg氯吡格雷替代(Ⅱa,B)。
新指南指出,房颤患者开始抗凝治疗之前应进行出血风险评估。新指南建议首次推出了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表2),包括高血压、肝肾功能损害、卒中、出血史、INR波动、老年(如年龄>65岁)、药物(如联用抗血小板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嗜酒,评价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积分≥3分时提示“高危”,出血高危患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治疗,均应谨慎,并在开始抗栓治疗之后定期复查。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权衡低INR时卒中风险和高INR时出血风险,新指南仍推荐控制INR2~3。

新指南同时也指出,华法林代谢受到药物、食物和酒精等影响;服用华法林时,不同患者和同一患者不同时间INR波动较大。近期发表的临床对照试验中,仅60%~65%的时间内INR控制在2~3,而在真实世界中,这一数字可能低于50%,在我国则更低。若INR达到治疗范围的时间低于60%,有可能完全抵消服用华法林的获益。队列研究显示INR在1.5~2.0时,卒中风险升高两倍,故不建议INR<2.0。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种族差异,这一标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者。
房颤随访
新指南强调,除了基线评估和初始治疗之外,有计划的临床随访尤为重要。随访中应注意以下内容:(1)卒中危险因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新发糖尿病、高血压等),尤其应注意是否已具备抗凝指征。(2)目前是否应该抗凝,是否有新出现的卒中危险因素,或存在抗凝必要如血栓栓塞低危患者复律后应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3)治疗后患者症状是否改善,若无改善,是否需更换治疗方案。(4)是否出现促心律失常的征象或风险,若出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5)在服用AAD的情况下,阵发性房颤是否已进展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是否需要更换治疗方案。(6)室率控制的疗效如何,静息状态和体力活动时的目标心律是否实现。
药物治疗 以缓解症状为首要目标心律控制松弛有度
既往指南建议严格的心律控制策略,即静息时心律控制在60~80次/分,而中度体力活动时控制在90~115次/分。基于近期公布的RACE Ⅱ研究,新指南建议,对于无严重的快速心律相关症状者,采用宽松的心律控制策略是合理的;对于采用严格室率控制策略的患者,出于安全性考虑,体力活动时若心律过快需行运动试验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药物选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等;上述药物无效时,亦可选用胺碘酮控制房颤的心室率;另外,决奈达隆可有效减慢静息或活动时的心律,可应用于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的心律控制。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